心見聞‧心中滿滿勇氣 就沒什麼大困難
特約:江子
攝影:李玉珍
不要埋怨自己為何活得那麼辛苦,要知道,世上有好幾億人的生活比我們辛苦很多!我們所碰到的困難,世上有好幾億人也同樣遭遇。
與其埋怨,不如多唸一個咒語:「堅強快樂過生活」,將這咒語存放在腦子裡,記得它,就可以克服焦慮、恐懼及憤怒,快樂地過生活!
念一句快樂咒語 克服焦慮
佛法是心的科學,所以可以針對人類心靈做療養,康薩仁波切有一句咒語:「堅強快樂過生活」。別小看這一句咒語,這可是一個「心」藥,讓你克服焦慮、恐懼及憤怒!
眾聲喧嘩,人云亦云,還原一個真實修行的仁波切(活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有一種使命,叫著“認清附佛外道”教育系列,邀請康薩仁波切(Khangser Rinpoche)主講:《正念,找回“心”的喜悅》弘法會。康薩仁波切常說,佛法不只是“宗教”,而是“心的科學”,教導大家調伏內心的方法,都可以運用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上。
現在的人精神壓力大,康薩仁波切出版了《十四天克服你的焦慮》,這本書集結了康薩仁波切自2012年至2015年於台灣弘法的四年期間,在林口長庚醫院對工作人員及一般大眾所講授的課程精華,近期在台北誠品書店榮登暢銷排行榜第二名。
利用14天時間改變自己
大家可能很好奇,真的可以在十四天內戰勝焦慮嗎?康薩仁波切廣開方便法門,開一帖“心”藥:“焦慮是一種心理疾病,是正常人都會有的心理疾病,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第一步:放鬆;第二步:是為小事感到開心;第三步:接受、審視問題,並找出解決辦法;第四步:就是用正確的方法跟他人比較。”
“我們必須明白,世上有好幾億人的生活比我們辛苦很多,同時也必須知道,我們所碰到的困難,世上有好幾億人也同樣遭遇到。這麼一想,心中就會充滿勇氣,只要心中充滿勇氣,就會覺得困難沒什麼大不了。”
康薩仁波切透過視頻,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他所講授的課程,都是自己身體力行並獲得成效後,才來指導大家的,只要願意花十四天的時間,好好實際去做,就可以感受到好處,而當獲得成效後就請繼續做下去。
“我有一位來自越南的女學生,她每隔六小時就要服止痛劑,參加了我的禪修課程後,她從每六個小時改變到三至四天才需要服止痛劑。”
我問仁波切他這一帖治標又治本克服焦慮的“心”藥,為何一定要14天的時間呢?
他笑說,他帶領的禪修營就是14天的工作坊,利用14天的時間改變自己,才能轉換不同的生活方式,戰勝焦慮,讓心獲得真正的平靜。
觀修正念 降低負面情緒
“我常說的一個咒語:‘堅強快樂過生活’,這咒語要存放在我們每個人的腦子裡,記得它,將這咒語安裝在我們腦子裡,快樂當然也就在我們掌握之中。
“當我告訴各位要‘堅強快樂過生活’時,大家千萬別搞錯,快樂和享樂是不一樣的。有人飲酒吃大餐,這是享樂不是快樂。享樂是在從事這行為的當下會覺得歡樂,但之後可能產生傷害的事情。我所說的快樂,是指‘內心永恆的平靜快樂’,並不是外在或身體上短暫的享樂,二者截然不同。”
康薩仁波切說,他每天見不同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在說不快樂的事——事業成功的說工作壓力大,工作清閒的人說這行業沒前途,沒有成家的說為什麼還遇不到適合自己的人,成家的卻說遇到的人不合適自己——幸福像足球一樣踢來踢去,而煩惱卻像獎盃一樣不肯撒手。我們往往以為通過外界的滿足才能使自己快樂,卻忽略了真正的快樂,必須透過自己的內心尋找。
“想要降低負面情緒,首先必須控制自己的內心。”如何才能控制內心?禪修者透過觀修正念的方式,將正念提升。
“如何生起正念?首先觀呼吸,將心放在呼吸上,空閒時就將心安住在呼吸上,雖然一開始沒辦法安住,沒關係!再將心放回呼吸上,每天如此練習5到10分鐘,或更長的時間,端看自己而定。只要有時間思想,就有時間做禪修,走路、坐車,這些時時刻刻都可以,不是一定要端坐在家裡的座墊上才能做禪修,禪修隨時都可以進行。”
把我去掉!無慾自逍遙
想要控制恐懼,第一步,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接受。第二步,不要想太多。
第三步,每天起床時提醒自己:今天不會發脾氣、不會難過、不會不快樂。
第四步,產生悲心,只要對別人付出更多悲心,自己內心也會相對地更穩定。
談及《十四天克服你的焦慮》這本書內容,康薩仁波切指出,生活中有五件事需要好好管理:(一)壓力;(二)時間;(三)與他人的關係;(四)憤怒;(五)恐懼。
恐懼與憤怒,幾乎是忙與盲的現代人的心魔,於是再向康薩仁波切討多兩帖“心”藥——如何面對恐懼以及克服憤怒?
“為什麼會產生恐懼?因為大家都只想到自己。有人問佛陀為什麼可以快樂?佛陀回答:把‘我’去掉,然後除掉慾望,就快樂了。”康薩仁波切說,恐懼是所有情緒當中最糟糕的一種。
“若想控制恐懼,第一步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接受。因為無法接受事情的結果,所以才會恐懼。佛陀期望世人能夠認知並接受苦,所以在第一次轉法輪時就談到苦。但請大家不要誤解佛陀的意思,佛陀是希望我們能接受苦的存在,進而克服苦,而非要我們去受苦。一般人誤解佛教以為都是在講苦。佛教的目的不在於說明活著有多苦,而是要教育大眾克服苦的方法。”
空空的心,是魔鬼的電影
“第二步則是不要想太多,恐懼通常都是因為想太多不必要的事情,所以有人說:空空的心,就是魔鬼的電影,當空空的心開始胡思亂想,就是恐懼誕生的時候。”
“第三步是祈請,念誦祈請文時,心中自然會產生希望,進而克服恐懼。葛當巴上師曾教導過很多修心的法門,我通常會將這些法門再做一點簡化,只要依教奉行,可以發現自己的改變,便會高興來修行佛法。”
康薩仁波切談到處理憤怒的情緒,就會拿他當年二十歲左右時,是一個非常容易發脾氣的人,竟然將牆上的電燈開關打壞,當時他已經是位佛教老師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不知道什麼是修心。漸漸的,我開始修心的練習,大約百分之六、七十的憤怒都不見了。控制憤怒的方法並不是去壓抑或表現,而是要減少。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有句話提到:‘如果一個人很容易動怒,他永遠不可能快樂。’我們要隨時在心中想起這句話。”
生氣時,分散注意力
“控制憤怒情緒的第二步,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分心。葛當巴上師曾說,生氣正是持咒的好時機,因為持咒可以轉移注意力。
“第三步是在每天起床時提醒自己:今天不會發脾氣、不會難過、不會不快樂。傍晚則應回想自己是否在這一天中做到這種種。
“第四步則是要產生悲心,悲心並非宗教專有,只要對別人付出更多悲心,自己內心也會相對地更穩定。悲心能使人更加體會他人的苦,因此內心也就能更加平靜。”
康薩仁波切不論在哪裡,每天總是早在日出之前醒來,花好幾個小時禪定和祈禱。之後,一連串活動就開始一直到深夜。仁波切每天都得完成極繁重的工作量,但無須費力,他的心情還是完全平靜。
生活本來簡單 只是人心複雜
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顯示,我們的心無法安住在一個點上超過兩秒鐘,而康薩仁波切無法認同這個結論,他透過經驗來駁斥它,科學上的結論有時只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往往就被認定為真實,其實站在佛法的立場,只要不斷禪修,心是可以越來越穩定的。
曾經有人提到一段廣告詞:“當夜深人靜時回到家,家裡的燈是暗著的,但7-11的燈永遠為您亮著。”康薩仁波切希望我們從今天起必須這麼想:“就算家裡的燈都關了,但我們心裡這盞燈還是亮著的。”內心這盞燈是否亮著更重要,為了打開這盞燈,我們必須選擇生活的方式。是否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堅強快樂地過生活。
“很多人問我問題,有些人聽從我的建議而做了改正。每次聽到有人說生活因此而改變,這是我最快樂的事情。其實,生活並不複雜,是我們讓它變複雜的。生活原本是簡單的,只要用簡單的方式來看待它,就可以堅強快樂過生活。”
後記:慈悲的力量
此次有幸與康薩仁波切結緣,這是難忘的經驗。在他面前,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慈悲,讓整個空間充滿一種慈祥,讓我想到,慈悲的力量原來可以那麼強大,好像具體在空氣中可以觸摸到的一樣。
在他面前,仿彿人生中所有多餘的一切被撥開,讓我們體會到一種特殊的寧靜與智慧。
感謝仁波切為我們開的三帖“心”藥:克服焦慮、恐懼及憤怒,強調當下服用,而且藥效長久,還能解開煩惱心結,正是開啟慈悲與智慧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