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接班人(第2篇) 技術、移動、協調 體校助球員打好基本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青訓接班人(第2篇) 技術、移動、協調 體校助球員打好基本功

龐學章:體校非常重要,一旦運動員未在該處打好基礎,想要達到國際水平就有一定難度。
龐學章:體校非常重要,一旦運動員未在該處打好基礎,想要達到國際水平就有一定難度。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2016年巴西奧運會,大馬國家羽球隊拿下3枚奧運銀牌,讓人對大馬培養體育項目的人才燃起希望。



8名代表大馬出戰的羽球國手中,其中7人來自國家體育學校或相關的培訓項目。體育學校是否已開始發揮它的作用呢?

本專題特稿將根據小學、教 育部在體育選才方面、體校甄選體人才機制、體育專家和學者的看法,探尋體育學校和青訓機制對體壇接班人的影響。

我國的體育青訓機制中,國家提供的體育學校與私人訓練雖然不至于天差地別,但前者的系統較為完整和專業,並且與國家隊銜接,直接輸送體育人才。



就羽球這個體育項目而言,今年國羽的奧運成績即是擁有良好青訓或體校的最佳證明,從體校進入國家隊的球員,已能一展所長。

“體校就是讓運動員做好基本功,若做得不好,升上國家隊會較吃力;在國家隊的進展也要配合體校訓練,從體校出來后,至少要兩三年才能提升到國際水平,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但基本功一定要好。”

國家混雙主教練之一的龐學章表示,體校非常重要,一旦運動員未在該處打好基礎,無法跟上國家隊的步伐,想要達到國際水平,就有一定難度。

進入國家隊主要踏板

羽球指的基本功,包括技術、移動、協調等,如果有系統的接受訓練最佳,這是有運動才能的學生,能夠進入體校所能獲得的好處。

然而,龐教練指出,許多羽球員退役后成為私人教練,例如前國手黃綜翰、李萬華等,由于他們經過國羽系統的訓練,擁相關認知和經驗,能給予非體校球員不錯的訓練,分別或只在于訓練的時間或調整方向。

“私人教練對整體羽球的訓練水平起著一定作用,這種體校內外競爭是良性的,都可達到進入國家隊所需的水平。”

體校的培訓制度對運動員在訓練和技術方面,有著不小幫助,而且它也是進入國家隊的主要踏板。

不管是國家隊或體校,完整的硬體設備和優質的醫療照顧,是運動員邁向成功的助力。

混雙選才有些不同

體育項目的選才要求和條件不一,即是同一個項目的組合,選才方式也有些許區別,體校成了體育項目的選才庫,但也需要根據情況,向外挖掘體育人才。

龐學章表示,目前為止大多數從體校發掘女球員,但一些男球員需要從體校以外挑選,這是由于雙打男球員選才有一些不同的需要,未必能在體校找到與女球員特質相同的人選。

“如果參加團體賽,需要有三對雙打,而混雙的選才需看教練選擇,以配合女球員的特性。“

因此,當后備隊公開選拔,教練們就會從中再發掘不同的人選,經過討論后再安排到適當的位子,“雖然如此,我們從體校選才的機會還是會高一些。”

挑選有半年試用期

不管是體校或非體校進入國羽后備隊,都有著三至六個月的試用期,教練組會根據球員受訓時態度和能力,作出適當調整。

龐學章表示,如果通過試用期則會繼續觀察至一年,如果教練發現在國家后備隊的球員條件不符合,就會重新挑選新人進來,因此每年都會進行后備隊選拔活動。

即是說,國羽隊選才機制以體校為主,非體校為輔,從中推動大馬羽球發展。

奧銀混雙源自兩體制

大馬奧運混雙代表陳炳順和吳柳螢,前者來自非體育學校,后者則是從馬六甲州隊入選至武吉加爾體校。

龐學章回憶說,2012年之前,羽總希望有一組混雙能進入2012年奧運,最終由他和教練組配對混雙組合,陳吳二人即是國家隊純攻混雙的先鋒組合。

“當時實際上只有男雙和女雙而已,有比賽才臨時湊組混雙。吳柳螢是真正打混雙,有時在一些團體賽有需要時她才打女雙。但自從混雙配對之后,現在她主要都打混雙,至今已有六七年了。”

他指出,陳炳順原本參加國家后備隊選拔進入國家隊;吳柳螢則來自體校,當龐教練還是女雙教練時,同時兼任混雙教練,就在羽總要求組混雙時,把陳柳二人配對。

當時有兩組先鋒混雙組合,除了陳柳二人,還有另外一組混雙,后來有關男球員離開球隊,陳柳二人則繼續參加比賽。

關義明:目前體校的選才機制,每年只錄取12名新人,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關義明:目前體校的選才機制,每年只錄取12名新人,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關義明:訓練兩年沒進步被淘汰

武吉加里爾體育學校羽球總教練關義明指出,體校確實對現代運動員有著極大幫助,與他之前球員時期相比,有顯著不同。

他曾是1992年大馬奪下湯杯羽球隊陣容的一員,回想當初身為球員時,沒有體校的存在,也沒有適合固定練球的場地,只能依靠自身努力,一星期只打兩次球,而且只在有場地時才能練習。

“現在的球員很幸運,可能五六歲就打球至12歲,有父母鼓勵,如果去到州隊,又被選上到武吉加里爾體校,還有專業教練指導,開始真正羽球生涯。”

他表示,進入體校的學生,每天的時間,就是上課唸書和進行訓練。武吉加里爾體校的羽球學生,中一至中五一共60人,每年只錄取12名新人進中一。由于參與全國選拔的學生多達80人,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13歲的學生,有人還沒有開竅,有人還未發育,在這時可能看不到能力,因此我們在體校的中三階段再有一次選拔。”

如果在體校經過兩年訓練的學生沒有進步,就會被淘汰,然后從體校以外挑人填補空缺。

換言之,進入體校的學生並不一定可留至中五畢業,再進入國家隊,而是需要接受汰弱留強考驗,才能確保進入國家隊的機會。

球員有要求才會成功

關義明在馬六甲州羽球隊擔任顧問時,已發現吳柳螢的存在,教練組也向透露此女生的羽球天份。

“想要進入國家體育學校,需要在州隊名列前矛,而且必須在州羽總內練習才有機會,州羽總認為她表現不錯,就讓她參加選拔進入體校。”

他表示,武吉加里爾體校的教練向他提及,吳柳螢的技術不俗,但體能較弱容易生病,這或是天生身體素質並不特別好。

“但她有天份和對自己的要求高,一個球員只要對自己有要求,做什么都可以成功,因為教練可針對其需要的部份訓練,慢慢彌補不足之處。”

體育科學助減傷病

運動員最怕傷病來襲,除了影響賽績,也可能因此讓自身競技水平下降。

但是,現在從體校至國家隊對球員的醫療照顧,已大大降低傷病的影響,確保球員能儘快愎原。

“現代的醫療已大大降低受傷率,以前我們打球后自己找人按摩,排隊就要排上一兩個小時,現在則有專人幫助球員恢愎機能。”

在關義明那個時代,他和其他羽球員若膝蓋受傷,都不敢開刀,只能撐著下去繼續打球,因為一旦動手術,羽球生涯可能就完結;現代受傷動手術,可能花三個月治療,六個月后就可以繼續打球。

他表示,現代體育已非常注重體育科學,追求更細致的各方面配合,這對青訓運動員和國家運動員都有極大幫助。

觀察總體表現定去留

體校的羽球學員需要經過第二次的考驗──是否以訓練表現和比賽成績為準呢?

關義明指出,在體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校內外比賽,但並不一定以比賽成績為標準,作為繼續留在體校的關鍵。

“因為出外比賽可能第一輪就遇上種子球員遭淘汰了,另一個學生因處在無種子球員區域,能夠打到第三輪。這就不太公平了,因此我們是會觀察學生總體的強弱部份,以及其發展空間才做出定。”

他表示,目前武吉加里爾體校羽球部共有10名教練,他主要負責中四和中五的學生,中一和中三則交由另一名經驗豐富的教練周克儉,由他負責基本的培訓工作。

李宗偉源自青訓機制

在國家體育學校于1996年成立之前,關義明和韓健等一群教練在一青訓單位(大馬羽球學院)任教,其中的學生就包括李宗偉、黃綜翰、楊福景、鍾騰福、李萬華等人。

關義明表示,當時有關青訓單位由一間金融機構主辦,在他手上受訓學員共有17人,不少人后來都成了國羽隊的中堅份子。

這個青訓系統類似現有的國家體育學校,從這出師進入國家隊的球員,在賽場上有不錯的表現,當時往往都能在每個比賽中,有兩個大馬代表單位進入複賽(八強),成績相當穩定。

體校與青訓單位有別

提及現有體校與當年羽球青訓單位(大馬羽球學院)的分別,關義明表示是在選才數量和球場便利方面,有一些較明顯差異。

“當時有100個學員,而現在體校只能錄取60個羽球員學生,每一個級別只有6男6女,5個級別合起來也只有60人。”

另一個分別在于訓練場地方面,他指出當時的青訓單位樓上是宿舍,樓下即是羽球場,可以自由調整練習的時間和方式。

現在的訓練場地在雪州的冠軍體育館(Juara Stadium),早上和下午的訓練皆需學生坐巴士到場地,之后再回到武吉加里爾學校上課和休息。

體校的羽球訓練不在位于吉隆坡的體校,而在雪州冠軍球場訓練,已有十數年,關義明表示並不清楚具體原因。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