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北港崛起人口外迁 巴生港口商业区没落
(巴生28日讯)随着巴生西港及北港成立及时代变迁,作为70年代、80年代商业重镇的巴生港口商业区不复当年辉煌,10年来逐步没落,大街仅有20%的老字号营业至今,人口外迁高达70%!
民主行动党巴生国会联委会主席吴国民今早在班达马兰民联村长柯金胜的陪同下带领媒体走访巴生港口大街商业中心。
受访的商家均表示,主要是因为西港及北港崛起,加上早年曾是当地娱乐场所的木屋区三美律迁移至其它地区,导致港口整体发展停滞不前。
商家说,巴生港口在世界排名第12,而在70年代时期,在港口商业贸易带动之下,巴生港口商业活动可说是全盛时期,商业区人山人海,夜间也十分热闹。
“但是再好的商机如果没有适当的规划及整顿,就会慢慢的没落,巴生港口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全盛时期,巴生港口商业区有2间戏院、2间大型百货及6至7间酒楼。”
大街仅20%老字号营业
他们说,大约在90年代,巴生港口划分为3个区域,即巴生西港、巴生北港,而原由的巴生港口则命名为巴生南港。
“如此一来,商业活动就难以集中,分散至3个港口处,再加上娱乐设施减少、人口商家外移,巴生港口就难以吸引人潮。”
他们无奈的说,2000年开始,环绕着港口的新兴物业发展蓬勃,更加速了人口及商业活动外流的速度。
“有不少的商家及本地居民因为港口不再繁盛的关系,就选择结束营业前往其它地区居住及发展,其中包括武吉丁宜(bukit tinggi)、直落玻璃(telok pulai)、绿林城镇(bandar botanic)等等。”
他们说,政府方面也没有针对港口的基本建设做出改善及规划,也是造成港口商业中心没落的主因。
“这是一个大趋势,商家们难以力挽狂澜,这几年剩下的老字号也只剩下20%,其余大部分的店面控制或出租给外劳,所以巴生港口现在外劳数量颇多。”
吴国民:晚上如死城
吴国民说,本身也是巴生港口人士,这么多年来看着港口从全盛期走向没落,内心不胜唏嘘。
“现在待在巴生港口的大部分为老年人及小孩子,年轻人大部分都外迁了,而这里的新兴行业有外汇、二手衣服装店、外籍餐馆等等,华裔酒楼及餐馆就一间一间减少。”
他说,晚上7时开始,大部分商店就已关门,所以晚上巴生港口商业区恍如“死城”,人烟稀少。
“其实还蛮可惜的,因为这里原本是华人集中地,但是现在华人越来越少,反而外劳更多。”
吁重新定位打造旅游景点
吴国民呼吁巴生市议会及港务局可未来为巴生港口重新定位,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港口商业活动活跃起来。
“个人建议是不妨美化及维护港口内老建筑物及古早风味,仿效适耕庄,将巴生港口提升为旅游景点,将整个港口跟巴生其余地区连串成旅游线,带进更多人潮。”
他说,其实巴生港口有蛮多古老建筑物,有些甚至是二战时期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如果加上壁画、适当的美化,我相信绝对可以带动巴生港口旅游业发展。”
大部分都是外劳
◆郑天绩(63岁,服装洋服店业者)
我在这里30多年了,现在港口大部分都是外劳,我本来也是要退休了,但是因为舍不得这里的老朋友,所以还是继续开门营业。
以前全盛时期有大约90%的华裔商家,现在留下来的仅20%,大部分都是结业或迁移了。
因没好好规划
◆蔡明光(50岁,眼镜店业者)
我是第二代业者,从我爸爸年代开始在巴生港口营业已有50年,以前这里的报关行差不多有整百间,现在剩下20多家左右,从中可看得出差别,而且我认为主要因为没有好好规划的原因。
营运暂没影响
◆管其枫(60多岁,渔具店业者)
我在这里营业已有30多年,就我本身的店来说,现在已累积了固定的顾客群,所以营运方面暂时没有大影响,只是这么多年来,可以明显看得出港口大街慢慢的没落,这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