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接班人(第2篇) 技术、移动、协调 体校助球员打好基本功
报导:潘有文
图:摄影组∕本报资料中心∕互联网
2016年巴西奥运会,大马国家羽球队拿下3枚奥运银牌,让人对大马培养体育项目的人才燃起希望。
8名代表大马出战的羽球国手中,其中7人来自国家体育学校或相关的培训项目。体育学校是否已开始发挥它的作用呢?
本专题特稿将根据小学、教 育部在体育选才方面、体校甄选体人才机制、体育专家和学者的看法,探寻体育学校和青训机制对体坛接班人的影响。
我国的体育青训机制中,国家提供的体育学校与私人训练虽然不至于天差地别,但前者的系统较为完整和专业,并且与国家队衔接,直接输送体育人才。
就羽球这个体育项目而言,今年国羽的奥运成绩即是拥有良好青训或体校的最佳证明,从体校进入国家队的球员,已能一展所长。
“体校就是让运动员做好基本功,若做得不好,升上国家队会较吃力;在国家队的进展也要配合体校训练,从体校出来后,至少要两三年才能提升到国际水平,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基本功一定要好。”
国家混双主教练之一的庞学章表示,体校非常重要,一旦运动员未在该处打好基础,无法跟上国家队的步伐,想要达到国际水平,就有一定难度。
进入国家队主要踏板
羽球指的基本功,包括技术、移动、协调等,如果有系统的接受训练最佳,这是有运动才能的学生,能够进入体校所能获得的好处。
然而,庞教练指出,许多羽球员退役后成为私人教练,例如前国手黄综翰、李万华等,由于他们经过国羽系统的训练,拥相关认知和经验,能给予非体校球员不错的训练,分别或只在于训练的时间或调整方向。
“私人教练对整体羽球的训练水平起著一定作用,这种体校内外竞争是良性的,都可达到进入国家队所需的水平。”
体校的培训制度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技术方面,有着不小帮助,而且它也是进入国家队的主要踏板。
不管是国家队或体校,完整的硬体设备和优质的医疗照顾,是运动员迈向成功的助力。
混双选才有些不同
体育项目的选才要求和条件不一,即是同一个项目的组合,选才方式也有些许区别,体校成了体育项目的选才库,但也需要根据情况,向外挖掘体育人才。
庞学章表示,目前为止大多数从体校发掘女球员,但一些男球员需要从体校以外挑选,这是由于双打男球员选才有一些不同的需要,未必能在体校找到与女球员特质相同的人选。
“如果参加团体赛,需要有三对双打,而混双的选才需看教练选择,以配合女球员的特性。“
因此,当后备队公开选拔,教练们就会从中再发掘不同的人选,经过讨论后再安排到适当的位子,“虽然如此,我们从体校选才的机会还是会高一些。”
挑选有半年试用期
不管是体校或非体校进入国羽后备队,都有着三至六个月的试用期,教练组会根据球员受训时态度和能力,作出适当调整。
庞学章表示,如果通过试用期则会继续观察至一年,如果教练发现在国家后备队的球员条件不符合,就会重新挑选新人进来,因此每年都会进行后备队选拔活动。
即是说,国羽队选才机制以体校为主,非体校为辅,从中推动大马羽球发展。
奥银混双源自两体制
大马奥运混双代表陈炳顺和吴柳萤,前者来自非体育学校,后者则是从马六甲州队入选至武吉加尔体校。
庞学章回忆说,2012年之前,羽总希望有一组混双能进入2012年奥运,最终由他和教练组配对混双组合,陈吴二人即是国家队纯攻混双的先锋组合。
“当时实际上只有男双和女双而已,有比赛才临时凑组混双。吴柳萤是真正打混双,有时在一些团体赛有需要时她才打女双。但自从混双配对之后,现在她主要都打混双,至今已有六七年了。”
他指出,陈炳顺原本参加国家后备队选拔进入国家队;吴柳萤则来自体校,当庞教练还是女双教练时,同时兼任混双教练,就在羽总要求组混双时,把陈柳二人配对。
当时有两组先锋混双组合,除了陈柳二人,还有另外一组混双,后来有关男球员离开球队,陈柳二人则继续参加比赛。
关义明:训练两年没进步被淘汰
武吉加里尔体育学校羽球总教练关义明指出,体校确实对现代运动员有着极大帮助,与他之前球员时期相比,有显著不同。
他曾是1992年大马夺下汤杯羽球队阵容的一员,回想当初身为球员时,没有体校的存在,也没有适合固定练球的场地,只能依靠自身努力,一星期只打两次球,而且只在有场地时才能练习。
“现在的球员很幸运,可能五六岁就打球至12岁,有父母鼓励,如果去到州队,又被选上到武吉加里尔体校,还有专业教练指导,开始真正羽球生涯。”
他表示,进入体校的学生,每天的时间,就是上课唸书和进行训练。武吉加里尔体校的羽球学生,中一至中五一共60人,每年只录取12名新人进中一。由于参与全国选拔的学生多达80人,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13岁的学生,有人还没有开窍,有人还未发育,在这时可能看不到能力,因此我们在体校的中三阶段再有一次选拔。”
如果在体校经过两年训练的学生没有进步,就会被淘汰,然后从体校以外挑人填补空缺。
换言之,进入体校的学生并不一定可留至中五毕业,再进入国家队,而是需要接受汰弱留强考验,才能确保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球员有要求才会成功
关义明在马六甲州羽球队担任顾问时,已发现吴柳萤的存在,教练组也向透露此女生的羽球天份。
“想要进入国家体育学校,需要在州队名列前矛,而且必须在州羽总内练习才有机会,州羽总认为她表现不错,就让她参加选拔进入体校。”
他表示,武吉加里尔体校的教练向他提及,吴柳萤的技术不俗,但体能较弱容易生病,这或是天生身体素质并不特别好。
“但她有天份和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个球员只要对自己有要求,做什么都可以成功,因为教练可针对其需要的部份训练,慢慢弥补不足之处。”
体育科学助减伤病
运动员最怕伤病来袭,除了影响赛绩,也可能因此让自身竞技水平下降。
但是,现在从体校至国家队对球员的医疗照顾,已大大降低伤病的影响,确保球员能尽快愎原。
“现代的医疗已大大降低受伤率,以前我们打球后自己找人按摩,排队就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现在则有专人帮助球员恢愎机能。”
在关义明那个时代,他和其他羽球员若膝盖受伤,都不敢开刀,只能撑著下去继续打球,因为一旦动手术,羽球生涯可能就完结;现代受伤动手术,可能花三个月治疗,六个月后就可以继续打球。
他表示,现代体育已非常注重体育科学,追求更细致的各方面配合,这对青训运动员和国家运动员都有极大帮助。
观察总体表现定去留
体校的羽球学员需要经过第二次的考验──是否以训练表现和比赛成绩为准呢?
关义明指出,在体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校内外比赛,但并不一定以比赛成绩为标准,作为继续留在体校的关键。
“因为出外比赛可能第一轮就遇上种子球员遭淘汰了,另一个学生因处在无种子球员区域,能够打到第三轮。这就不太公平了,因此我们是会观察学生总体的强弱部份,以及其发展空间才做出定。”
他表示,目前武吉加里尔体校羽球部共有10名教练,他主要负责中四和中五的学生,中一和中三则交由另一名经验丰富的教练周克俭,由他负责基本的培训工作。
李宗伟源自青训机制
在国家体育学校于1996年成立之前,关义明和韩健等一群教练在一青训单位(大马羽球学院)任教,其中的学生就包括李宗伟、黄综翰、杨福景、钟腾福、李万华等人。
关义明表示,当时有关青训单位由一间金融机构主办,在他手上受训学员共有17人,不少人后来都成了国羽队的中坚份子。
这个青训系统类似现有的国家体育学校,从这出师进入国家队的球员,在赛场上有不错的表现,当时往往都能在每个比赛中,有两个大马代表单位进入复赛(八强),成绩相当稳定。
体校与青训单位有别
提及现有体校与当年羽球青训单位(大马羽球学院)的分别,关义明表示是在选才数量和球场便利方面,有一些较明显差异。
“当时有100个学员,而现在体校只能录取60个羽球员学生,每一个级别只有6男6女,5个级别合起来也只有60人。”
另一个分别在于训练场地方面,他指出当时的青训单位楼上是宿舍,楼下即是羽球场,可以自由调整练习的时间和方式。
现在的训练场地在雪州的冠军体育馆(Juara Stadium),早上和下午的训练皆需学生坐巴士到场地,之后再回到武吉加里尔学校上课和休息。
体校的羽球训练不在位于吉隆坡的体校,而在雪州冠军球场训练,已有十数年,关义明表示并不清楚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