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接班人(第4篇) 叶倩宜自身例子证明 唸体校更独立更进步
报导:潘有文
图:摄影组∕本报资料中心∕互联网
当小孩子拥有运动天份,有机会获选进入国家青训单位──体育学校时,一些父母担心它会影响孩子课业学习,而拒绝了这个机会。
事实上,国家的体育青训机制属于“一站式”学习,兼顾体校运动员的体育和课业,包括提供体校学生升上大学的便利。
大马跳高女国手兼国家纪录保持者叶倩宜的体校生涯,或可作为有机会进入体校的学生和父母们的参考,评估适合让孩子加入体坛与否。
今年21的叶倩宜是大学生,修读多媒体电脑科学,她的另一个身份是跳高女国手,其创下的女子跳高1米79全国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至今她已代表大马参加两届东运会的女子跳高赛,在2013年缅甸东运会拿下第四名,去年的东运会则取得第六名。
她来自国家体育学校,之后在体校内修读大学先修班,再进入大学,如今依然在国家队内受训和比赛。
最初,她并不确定自己喜不喜欢跳高,但因为有机会在这一方面发展,她也把握住这个机会,成为国内女子跳高第一人。
10岁那年,她在吉隆坡侨南华小参加校内运动后,体育老师林美铧发现了她的跳高潜能,开始训练她这方面的能力。
“在我的学校,每一个学生上了四年级都要跳高、跳远和丢铅球,当时我有拿到名次,老师看到我的潜能,但我当时是其实是带着玩的心态参与。”
她12岁时代表学校出赛,国家队跳高教练留意到她的表现,邀请她进入体育学校,但她清楚自己只是玩乐心态,而且当时的年纪不太敢尝试新事物,因此就拒绝了体育学校的邀请。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跳高,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虽然没有投入专业和全面的训练,也可在比赛中取得不错成绩。
出国比赛增广见闻
15岁那年,因为跳高表现退步,加上个人顽强不服输的性格,想要击败对手,她就开始努力练习,并且请体育老师协助锻炼,终于赢得15岁的全国冠军,顺利进入武加加里尔体校。
换言之,她在中四才进入体校,在那儿过了两年的中学体校生活;之后在体校内修读两年大学先修班,再进入大学。
“体校生活帮助我提升学习效率,开始时会辛苦但还能应付,因为年轻觉得再辛苦都是很好玩的,和朋友一起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她虽然较迟进入体校,但并不影响她在体育和课业上的学习,充实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表,让她的生活非常充实。
“体校不时会安排我们参加营会,学业和运动的特训都有,而且有不少出国比赛机会,记得我第一次出国是泰国体校比赛,让我增广见识,视野也不同了。”
对她来说,体校和普通学校没有太大分别,前者只是一群有运动潜能的学生聚在一起,课业学习的方式并没有差异。
然而,离开家人进入体校还是和念普通学校不一样,但这种转变让她知道自己应该独立起来,主动参予训练和学习。
每天上课训练生活充实
进入体校就少上课了吗?当然不是,反而是每天上课和运动训练,生活非一般的充实!
叶倩宜的体校生活,除了周六和周日,每天都是上课和训练,一点也松懈不得。
“上课和训练的时间各分成两段,早上7时30分开始训练,9时30分开始上课至下午2时,下午4时至6时许继续训练,星期一至星期三晚上8时至9时50分需要上课。”
在体校内有不同的体育项目,上课是所有同年龄层的学生回到各自的班内上课,训练的时候就回到自己体育项目接受教练训练。
“这里的训练,会有不同类别的教练教导,13至15岁学员未定位自己的强项,会一起训练,主要是练习七项或十项全能,跳高就是从这些项目挑选出来,也有一些跳高运动员是需要回到全能训练项目。
由于她一开始就只是训练跳高,因此在体校只专注在这个项目;但是跳高也会用到一些跳远的技巧,因此也需要知道一些跳远方面的技术。
父母支持自由发挥
叶倩宜的父亲叶珉鸣和母亲方金香,皆支持女儿选择进入体校的决定,除了让她自由发挥,还给予她鼓励。
“我第一次拒绝进入体校是自己不要,当时父母让我自己做主,他们都让家中孩子自由发挥,自己做决定。”
至于她在体校的朋友,也未听闻有父母是持反对意见,她相信能够让孩子进入体校的父母,应该都不会特别反对孩子往体育方面发展。
政府给津贴够用
父母在孩子进入体校后,基本上经济上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在叶倩宜印象中,父母一年只需付数百令吉的住宿和杂费,因为政府给予体校的学生津贴相当足够。
学生在体校的生活充实紧凑,也没有太多限制,周一至周五上课和训练,周六和周日可离开宿舍回家,或与朋友出外走走。
“平常的个人娱乐时间都是在周末,功课也都在班上做完。依我这4年在体校的生活体验,我能够提醒进体校的人就是:自己要进步和独立。”
家长鼓励造就体育人才
运动员的成功因素很多,包括教练的指导、战术、体能、心理素质,但也需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教育部体育选拔活动人员兼体育教师黄天鸿指出,家长的鼓励非常重要,因为能够给予孩子一个机会,并且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至于能否让孩子兼顾学业和运动,关键应是在于如何计划和安排时间。
“让小孩有适当的机会,在他们有兴趣的事情上鼓励他们,他们才可能成材。不管什么情况,小孩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3因素父母拒孩子入体校
现代父母对于孩子的照顾和关心,常常会让欲招揽有运动潜质学生进入体校的教练感到无奈。
武吉加里尔体育学校羽球总教练关义明表示,他们会尝试两次邀请运动项目表现的出色学生进入体校,但如果父母坚拒,他们也不强人所难。
“父母不让孩子进体校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学业退步,觉得没有必要冒这个险;有些父母则是觉得体校内部教练不比外面私人教练好,再者就是担心孩子来到体校后,因为无父母管教而学坏。”
他表示,虽然体校希望挖掘到更多出色的运动员,但父母的心态极为重要。即是说,长远来看,具有运动潜质孩子的父母的决定,间接影响了大马体坛的接班人的情况。
家长应陪伴孩子参赛
林美铧身为一名体育老师,发掘了国羽双打之一的吴蔚升及跳高女国手叶倩宜,但她表示,不少家长还是会以孩子学业为主要考量。
愿意让孩子投入体育的家长,一般上因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孩子或看孩子比赛,未能亲眼见证孩子的运动能力。
“年轻家长会忙于工作,在孩子打球比赛时未能去看,至于收入中上的家长,有者可能自己做生意,才较有时间陪伴或载送孩子参赛。”
她相信孩子会想要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虽然缺乏家长陪伴参赛,但还是可以自立,只要自身懂得考量和分析,以及争取想要的东西,也可以良好发展自己的运动技能。
课外活动渐受看重
对于有运动潜能的小学生,让他们朝体育领域发展,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极为重要。
侨南小学校长林慧燕表示,家长担心孩子运动方面出色却会忽略功课,校方就与家长谈,如果双方无法达至共识,家长就会要求孩子在运动比赛的州级赛止步。
“就目前来看,这样的家长比例不高,相信是由于现在政府也看重课外活动,家长也希望孩子在课外活动有好表现。”
她指出,现在大专院校的录取资格,也把课外活动分数列为考量 ,因此家长也不太像从前保守,而会较为开放看待孩子参与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