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接班人(第4篇) 葉倩宜自身例子證明 唸體校更獨立更進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青訓接班人(第4篇) 葉倩宜自身例子證明 唸體校更獨立更進步

經過體校的磨練,葉倩宜體育成績不俗,也能兼顧學業。
經過體校的磨練,葉倩宜體育成績不俗,也能兼顧學業。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當小孩子擁有運動天份,有機會獲選進入國家青訓單位──體育學校時,一些父母擔心它會影響孩子課業學習,而拒絕了這個機會。



事實上,國家的體育青訓機制屬於“一站式”學習,兼顧體校運動員的體育和課業,包括提供體校學生升上大學的便利。

大馬跳高女國手兼國家紀錄保持者葉倩宜的體校生涯,或可作為有機會進入體校的學生和父母們的參考,評估適合讓孩子加入體壇與否。

今年21的葉倩宜是大學生,修讀多媒體電腦科學,她的另一個身份是跳高女國手,其創下的女子跳高1米79全國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至今她已代表大馬參加兩屆東運會的女子跳高賽,在2013年緬甸東運會拿下第四名,去年的東運會則取得第六名。

她來自國家體育學校,之後在體校內修讀大學先修班,再進入大學,如今依然在國家隊內受訓和比賽。

最初,她並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跳高,但因為有機會在這一方面發展,她也把握住這個機會,成為國內女子跳高第一人。

10歲那年,她在吉隆坡僑南華小參加校內運動後,體育老師林美鏵發現了她的跳高潛能,開始訓練她這方面的能力。

“在我的學校,每一個學生上了四年級都要跳高、跳遠和丟鉛球,當時我有拿到名次,老師看到我的潛能,但我當時是其實是帶著玩的心態參與。”

她12歲時代表學校出賽,國家隊跳高教練留意到她的表現,邀請她進入體育學校,但她清楚自己只是玩樂心態,而且當時的年紀不太敢嘗試新事物,因此就拒絕了體育學校的邀請。

然而,她並沒有放棄跳高,這是她與生俱來的天賦,雖然沒有投入專業和全面的訓練,也可在比賽中取得不錯成績。

出國比賽增廣見聞

15歲那年,因為跳高表現退步,加上個人頑強不服輸的性格,想要擊敗對手,她就開始努力練習,並且請體育老師協助鍛鍊,終於贏得15歲的全國冠軍,順利進入武加加里爾體校。

換言之,她在中四才進入體校,在那兒過了兩年的中學體校生活;之後在體校內修讀兩年大學先修班,再進入大學。

“體校生活幫助我提升學習效率,開始時會辛苦但還能應付,因為年輕覺得再辛苦都是很好玩的,和朋友一起嘻嘻哈哈就過去了。”

她雖然較遲進入體校,但並不影響她在體育和課業上的學習,充實的學習和訓練時間表,讓她的生活非常充實。

“體校不時會安排我們參加營會,學業和運動的特訓都有,而且有不少出國比賽機會,記得我第一次出國是泰國體校比賽,讓我增廣見識,視野也不同了。”

對她來說,體校和普通學校沒有太大分別,前者只是一群有運動潛能的學生聚在一起,課業學習的方式並沒有差異。

然而,離開家人進入體校還是和念普通學校不一樣,但這種轉變讓她知道自己應該獨立起來,主動參予訓練和學習。

每天上課訓練生活充實

進入體校就少上課了嗎?當然不是,反而是每天上課和運動訓練,生活非一般的充實!

葉倩宜的體校生活,除了周六和周日,每天都是上課和訓練,一點也鬆懈不得。

“上課和訓練的時間各分成兩段,早上7時30分開始訓練,9時30分開始上課至下午2時,下午4時至6時許繼續訓練,星期一至星期三晚上8時至9時50分需要上課。”

在體校內有不同的體育項目,上課是所有同年齡層的學生回到各自的班內上課,訓練的時候就回到自己體育項目接受教練訓練。

“這裡的訓練,會有不同類別的教練教導,13至15歲學員未定位自己的強項,會一起訓練,主要是練習七項或十項全能,跳高就是從這些項目挑選出來,也有一些跳高運動員是需要回到全能訓練項目。

由於她一開始就只是訓練跳高,因此在體校只專注在這個項目;但是跳高也會用到一些跳遠的技巧,因此也需要知道一些跳遠方面的技術。

父母支持自由發揮

葉倩宜的父親葉珉鳴和母親方金香,皆支持女兒選擇進入體校的決定,除了讓她自由發揮,還給予她鼓勵。

“我第一次拒絕進入體校是自己不要,當時父母讓我自己做主,他們都讓家中孩子自由發揮,自己做決定。”

至於她在體校的朋友,也未聽聞有父母是持反對意見,她相信能夠讓孩子進入體校的父母,應該都不會特別反對孩子往體育方面發展。

政府給津貼夠用

父母在孩子進入體校後,基本上經濟上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在葉倩宜印象中,父母一年只需付數百令吉的住宿和雜費,因為政府給予體校的學生津貼相當足夠。

學生在體校的生活充實緊湊,也沒有太多限制,周一至周五上課和訓練,周六和周日可離開宿舍回家,或與朋友出外走走。

“平常的個人娛樂時間都是在周末,功課也都在班上做完。依我這4年在體校的生活體驗,我能夠提醒進體校的人就是:自己要進步和獨立。”

家長鼓勵造就體育人才

運動員的成功因素很多,包括教練的指導、戰術、體能、心理素質,但也需家長的鼓勵和支持。

教育部體育選拔活動人員兼體育教師黃天鴻指出,家長的鼓勵非常重要,因為能夠給予孩子一個機會,並且為他們提供適合的環境,至於能否讓孩子兼顧學業和運動,關鍵應是在於如何計劃和安排時間。

“讓小孩有適當的機會,在他們有興趣的事情上鼓勵他們,他們才可能成材。不管什麼情況,小孩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3因素父母拒孩子入體校

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和關心,常常會讓欲招攬有運動潛質學生進入體校的教練感到無奈。

武吉加里爾體育學校羽球總教練關義明表示,他們會嘗試兩次邀請運動項目表現的出色學生進入體校,但如果父母堅拒,他們也不強人所難。

“父母不讓孩子進體校的原因之一是擔心學業退步,覺得沒有必要冒這個險;有些父母則是覺得體校內部教練不比外面私人教練好,再者就是擔心孩子來到體校後,因為無父母管教而學壞。”

他表示,雖然體校希望挖掘到更多出色的運動員,但父母的心態極為重要。即是說,長遠來看,具有運動潛質孩子的父母的決定,間接影響了大馬體壇的接班人的情況。

家長應陪伴孩子參賽

林美鏵身為一名體育老師,發掘了國羽雙打之一的吳蔚昇及跳高女國手葉倩宜,但她表示,不少家長還是會以孩子學業為主要考量。

願意讓孩子投入體育的家長,一般上因忙於工作,無法陪伴孩子或看孩子比賽,未能親眼見證孩子的運動能力。

“年輕家長會忙於工作,在孩子打球比賽時未能去看,至於收入中上的家長,有者可能自己做生意,才較有時間陪伴或載送孩子參賽。”

她相信孩子會想要得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雖然缺乏家長陪伴參賽,但還是可以自立,只要自身懂得考量和分析,以及爭取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良好發展自己的運動技能。

課外活動漸受看重

對於有運動潛能的小學生,讓他們朝體育領域發展,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極為重要。

僑南小學校長林慧燕表示,家長擔心孩子運動方面出色卻會忽略功課,校方就與家長談,如果雙方無法達至共識,家長就會要求孩子在運動比賽的州級賽止步。

“就目前來看,這樣的家長比例不高,相信是由於現在政府也看重課外活動,家長也希望孩子在課外活動有好表現。”

她指出,現在大專院校的錄取資格,也把課外活動分數列為考量 ,因此家長也不太像從前保守,而會較為開放看待孩子參與體育活動。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