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學習真漫長(完結篇) 走聽看 尋找自己的路
特約:鄭澤相
有一回,我開的車報銷了,一位美國家人送我一輛他想丟掉的舊車。對他來說,這車反正要脫手,可能還得付一筆費用處理,給了我反而省事,這對我來說是救命的事呀!
我在美國唸書時,仿彿一直在工作似的。不過說真的,那時候都在緊張著收支平衡這件事,除了上學、練琴、排練、做功課,其他時間都在工作,當然做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擅長做的,也跟我的學習有關。
在美國留學是很自由的事,大學制度也有其必要的條件,學分是得修完才得以畢業;不過,入學到畢業之間的時間是彈性自由的。我年紀稍長的同學,進來修一些學分,沒錢就停學去賺錢,再回來讀幾個學期。
在不同大學念的學分,可以轉換到另一所大學,只要科目相通。所以,我的同學念了幾個學期,又轉到他認為比較理想的大學完成學位。有興趣的科目,就算跟主修不相干也可以拿來修,只要你付得起學費。
音樂自古不分標籤
我得到的是獎學金,可以任意選擇我有興趣的科目。好比說我主修爵士樂,但也拿了很多古典樂的課程。在美國上學,最大的收穫是對古典樂深入認識。之前學的古典樂都不算,在教授的引導下,才開拓了我對古典樂,尤其是巴哈音樂的興趣。
除了練爵士樂,我有不少時間都在練古典鋼琴,這也順道打好我鋼琴基礎,幫助了彈奏爵士樂時的觸鍵敏感度和技巧。在認識這兩個樂種之前,我以為它們是互不相干的,後來才知道音樂不分古典、爵士、搖滾、民謠等商業操作標籤,音樂內涵是可以連接各種音樂種類的。
在古典樂用的C Major和弦,也可用在爵士樂、搖滾樂、民謠、電音、流行樂裡,本質都一樣。漂亮的弦律,巴哈在四百年前就寫了不少,同樣的旋律就算用在爵士樂、搖滾、民謠、電音、流行樂裡都漂亮。
在美國上課,教授多用引導教學而非餵食,懂得問問題是很重要的技巧。我的爵士主修教授,就是這麼一位每每上課都想要讓我問問題的人。如果你沒有問題的話,那就再見吧!
因此在上課前,我都要準備好問題,有些答案教授可以一句話講完,有些可以長篇大論涉及政治、歷史、心理、性教育等。要如何招架教授的答案,也是我得做的功課。這些功課並不是老師準備好教材讓你去讀,而是你要先充實好自己,再來和老師討論。
我從這樣的教導方式得益不少,反正我有興趣的,都會自己去找去聽,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不認同老師的看法和提出質疑,但不會遭遇踢出師門的下場。
爵士樂裡百家爭鳴
我的爵士樂指導老師是個瘋狂迷戀自由爵士這種由噪音組成的音樂人,不過如果你以為他只會這些,就大錯特錯了!好多次我們一起去演奏,他吹奏的傳統爵士原汁原味,令我迷醉不已。
他並不會以他的口味,限制我們要演奏什麼樣的音樂;有位同學是猶太人,專搞Klezmer,另外一位比較搖滾所以組了搖滾爵士樂隊,還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小號手只愛Straight Ahead Jazz,另外一位Saxophonist則是Michael Brecker鐵粉;這許多的樂種,都可在小小的WVU爵士音樂部裡百家爭鳴。
對我來說,那是最美好不過的事,也是我帶著回來的理想。尤其在我們日漸收窄的政治空間裡,藝術可以反饋的就是種下這些種子,發芽後,再將閉塞的空間,推擠出一片晴天。
雖然WVU是一點都不出名的學校,當大家都在追求金字招牌的當兒,其實上大學最重要的是為了什麼?對我來說,在大學裡我學習了非常重要的思考能力,將獨立思考這能力內置,不停地詢問,不停地創作。
文憑說起來只是一張紙,當然對去大公司上班的人,應徵可能需要這張紙,可是對自由業者來說,這張紙只是對自己有所交代的一個象徵而已。
當然,這樣的想法對十五年前年輕的我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可是走了一圈,好像走了許多冤枉路,我覺得也不枉此行。一路走來柳暗花明,當然遇到不少貴人,有不少的好運氣。
無論如何,這是已經走過的路,要後悔也無助於眼前。可確定的是,路並不是只有一條,不停地走看聽,不停地走看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