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鑾辦事處主任
一些會館或團體舉辦活動時,都會讓理事或執委擔任司儀,借此讓有潛能者發揮才華,這也算是培訓口才的一種方式。
而自己人當司儀,對會館和團體熟悉,亦對領導人熟悉,就不會出現稱呼錯領導人或嘉賓名字、說錯會史,說錯節目名稱的尷尬場面。
有機會上台,誰不要?但是被選者也要有自知之明,因為司儀這份工作不是人人都可勝任的。
一般會館或團體裡,理事當中若有當老師者,就會安排他們當司儀,至少老師常說話,口調清楚也很流利,在用詞方面也不會亂來,一些甚至中英巫語都行,而老師一般都會寫一寫話稿,以防出錯。
團體活動司儀不是電視或電台節目主持人,在語音方面當然不可能要求說得很標準、字正腔圓的,但起碼聲音要適合,不要求甜美,但至少要悅耳,若說話像在咬舌頭、聲音刺耳、聲量也不足,聽的人會很痛苦。
發現到一些任司儀者,口調不清楚、用字不恰當、更愛胡亂加形容詞,有些人甚至是詞不達意,句不成句,連基本的句子組織和結構都沒有,完全沒有做好準備,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如果連領導人或嘉賓名字都可以一錯念錯,好像不認識字那樣,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要訓練人才,沒錯;要讓理事發揮才華,沒錯;給年輕人機會,也沒錯,但是連話都說不清楚、表達不好,聲音亦不好聽者,最好別選咯。
尤其一些是會館和團體一年一度的大節目,賓客不只是本地人,還有不少外國嘉賓,選個有水準的司儀,是尊重亦是隆重,才不會讓人臉紅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