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知識社會”,須營造閱讀風氣。誠然,閱讀能改變氣質、深化人文素養,閱讀也是獲取資訊、豐富學識、擴大視野的最有效途徑。寫作所要傳達的資訊、所要表達的觀點,主要來自閱讀,至少是閱讀后,省思、沉澱的結晶。閱讀名家作品,還可以從觀摩與借鑒中得到啟發,學習名家謀篇佈局、過渡與照應的技巧,取法名家遣詞用字、運用修辭的各種講求。故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
日前一位前來大馬參加“示範教學”活動的中國老師,在接受訪談時說:“寫作需要大量的閱讀。”筆者贊同這個觀點,但要在這句話裡加上“有效”二字。
有效閱讀,講求閱讀材料的選擇與正確的閱讀方法。什么書都讀,雖也可算是“博覽群書”,但因“精華”中攙雜太多無用的“垃圾”而收效不大。閱讀材料中有的可以一覽而過,過目即忘,有的卻需要細心琢磨,詳讀、精讀,力求能為已知的“知識體系”增磚添瓦,更重要的是使名家的卓識慧見,成為我們真知灼見的活水源頭。
書刊雜誌多種多樣,汗牛充棟,我們一輩子也無法全讀,也沒有盡讀之必要。因此,閱讀時必須進行篩選,切忌來者不拒,什么都讀。
我們打從進入小學開始,就無不在閱讀中成長,從習作中磨練寫作能力。但這個過程主要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無師自通。因此,身在教育最前線的語文老師,有必要自己先掌握閱讀的方法與寫作的竅門。若有老師的有效指導,可以使學生少走許多冤枉路。
字字留意 句句深究
“朗讀”(read aloud)幫助我們掌握正確的語音與句中的抑揚頓挫,掌握“語感”,也是奠定流利講話的重要基礎。“默讀”訓練掃瞄認知能力,是“速讀”不可或缺的環節。“速讀”因閱讀的特定目的,講求“掃瞄”與“跳脫”(Scanning and skipping),例如你閱讀業績報告,若只是想知道過去5年業績的走向,可用掃瞄,只關注“年份”與“業績數字”,其余文字可略去不看。“精讀”則須字字留意、句句深究,必要時還要翻查工具書與相關文獻。
說來好笑,筆者掌握“速讀”方法,不是靠中文系老師的指引,而是靠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洋人英文老師的指點。1972年在南大修讀301英文課程,洋人老師在教導長文理解(Comprehension of long essays)時傳授給我們“速讀”竅門。
筆者在寫作方面,一路來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沒有遵循什么技法,講究什么結構部署。一直到進入馬大中文系當講師教導“各體文”這門課,進行備課時閱讀了一些寫作專書,才對各類文章的結構與寫法,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
總之,文章要寫得好,須大量閱讀,尤其是要閱讀各類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