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氾濫已經成為全球問題了。製造假新聞、假故事的人,以前的目的可能僅是為了好玩 ,現在已變成他們牟利或陷害他人的手段。
馬雲這位數碼經貿奇才,在世界首富之列,名揚世界,有人企圖利用他的名氣來賺錢。最突出的一個例子是,有個署名“張瑛”的女人,自認是馬雲太太,寫了“馬雲妻自傳”,在網上流傳,動用了“一位睡過馬雲的女人”、“和馬雲同床的女人”這類香艷題目,無非是要沾馬雲名氣之光,讓自己也能發財。
這些文章雖然沒有破壞他人的意圖,但確是假造的,馬雲也知道此事,不過卻一笑置之。
可是,有些假新聞確實含有不良意圖,是要刻意陷害他人。沙巴仙本那國會議員兼沙巴傳承黨主席沙菲益身穿橘色囚衣,被人貼上網的“被捕”新聞,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發佈此假新聞的人士的政治性惡意昭然若揭,沙菲益不能像馬雲那樣一笑置之,他報警了。
假新聞誤導讀者,陷害當事人,交給警方處理是適當的做法。
事實上,假新聞已經嚴重損害媒體的公信力。真實無誤,乃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媒體,尤其是報紙喪失了公信力,會被人們摒棄。
也正因此,西方一些主流媒體對新聞的真實性極為重視,甚至不惜犧牲新聞的時效性以達致之。《紐約時報》對新聞報道的原則便是:“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
讓媒體恢復公信力
每個新聞機構處理新聞的態度都應該如此,特別是對“真實”這一點,要不惜代價去維護。是的,如果媒體的新聞全是假的,誰還要上網讀新聞和買報紙?
有趣的是,由于網上假新聞特多,有項調查顯示,澳洲人已經不再上網讀新聞,轉而看報紙了。
假如是這樣,這將是給平面媒體一個再爭上游的機遇。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讓假新聞氾濫;我們應該以造謠、欺騙和足以擾亂治安的罪名來對付假新聞的製造與發佈者。讓媒體恢復公信力是十分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