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張順娥
東運會之后,我的腦海里浮現很多畫面:從東運會之前接觸過聊訪過的選手們,我確實領悟了很多,贏者依然保有謙卑,受教的態度,年輕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目中無人。
那些失意選手呢?
我在想,為什么得獎者總是那么引人注目,激情的為勝利而流淚歡呼,閃光燈不斷。反觀,那些失意選手呢?其實也不是說他們表現差,而是那天真的怯場,出現狀況,心裡頭有太大的壓力,或者是受傷了。
我曾經是運動員,場內場外的心情有別。
Karen葉征鑽是大馬女子鐵餅選手,她有11年的參賽經驗,此次東運會對她來說何其重要,多么期待可以在親朋戚友,父母家人,支持者的歡呼下穿金戴銀,取下好成績,但很多時候,事情並沒有你想像般順利。
原來東運會前2個星期,她長久受傷而動了2次右腳手術,痛不入眠,硬著頭皮摸上主治醫生的診所照X光,2條韌帶斷了,膝蓋的膠質已經完全沒有了,導致骨磨損,她並沒有把這事告訴教練。
不管怎樣,此次比賽她要放手一搏,但就這樣讓自己留下了遺憾。
一篇報導傷了她
賽后我約見她,難過、生氣自己當時表現不好;教練與她的聊談是最佳的療傷,朋友給她的擁抱更是她堅持的鼓勵。
當然,東運會之前的一篇中文報報導,這么打擊她,她是很在乎的。說她30歲了,成績一般,還說葉征鑽在上屆取得銀牌的成績,比起奪金泰國選手的成績差“一條街”。
身為新聞從業員,可以這樣一面之詞的批評別人!我在想,如果我說叫他下場比賽,他比葉征鑽差幾座山,他爽嗎?
葉征鑽吃1個月止痛藥
為了比賽,葉征鑽吃足了1個月的止痛藥,選手們背后的辛酸值得嗎?如果選手們受傷離隊了,他們的生活有保障嗎?有受到關注嗎?踏入社會,光環之后,一切從零開始,沒人會因為你擁有多少面金銀牌,而對你另眼相看。
前國家隊鍊球好手陳雙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幸好她有一技之長,目前在葉征鑽醫療中心當理療師。
所以葉征鑽說這次的賽場上失意,也沒太大的不知所措,至少她還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專心發展她療瘉中心的事業。
另一個也是動了數次腳,腿,膝蓋手術的乒乓女單黃淑琴,整個過程都在吃止痛藥。
王秀美的痛誰理解
運動員最怕受傷,一旦受傷,真的會影響發揮。每個可以上場的健兒都非常優秀,我常常在國家體育理事會出入,選手們的努力,讓我動容,哪個選手不想贏?但比賽很殘酷。
鍊球女選手2破紀彔改寫歷史,她拿著國旗在跑道上高舉勝利,向全民致謝的片刻是激動的,掌聲之后,4月喪母之痛是否能被取代?東運會之后有十天的假期,回家看不到媽媽,那種痛誰理解?
其實,當選手達不到教練的要求標準時,如果教練脾氣好,願意給選手更多空間進步,選手會被激勵,但如果遇到魔鬼式訓練的教練時,選手有兩個反應,一是受不了而放棄,打包回鄉,二留下來,忍氣吞聲,被打被罵依然當著一種使命感,在重重壓抑下,出人頭地,名利雙收!
所以,我很想知道,選手們過得開心,快樂嗎?
黃秀捷讓生涯快樂
男子鏈球金牌得主Jackie黃秀捷說,他盡量讓自己的運動生涯開心快樂渡過,因為他超越一切訓練的累與苦,不讓自己一直浸泡在勝利的光環裡,要向前看,繼續努力,向著標竿直奔。
17歲的王秀美,25歲的黃秀捷,前路一片光明。
李合偉(男子跳高)因大腿受傷,動手術療傷錯失2屆東運會,此次能發揮自如,非常不簡單。
我也要奉勸今年22歲,第3次參加東運會而第一次奪牌(銅牌)的大馬跳高女選手葉倩儀,要走的路還長。
陸春賢放下心頭恨
徒步競走2O公里銀牌得主陸春賢說,這次屈居亞軍心裡頭很不服,破了紀錄還拿不到金牌,這事令他數天才想通,放下心頭恨走出來。(據說金牌的印尼選手犯規沒被發現)
梁敏儀11次參加東運會,取得東運跳水生涯的第17面金牌,她奪金不會意外,只是混合10公尺跳水是此屆東運會新設項目,8月初才決定由她和新秀上陣,結果也難不倒她。
她說男選手的程度比較高,配合起來天衣無縫。
她說教練要他們全項奪金,也會有壓力,尤其是在自己國家。結果完美收官13面金牌,全歸跳水隊。
黃湘琳不言退
另外,在武術賽場,黃湘琳也完成了任務。
湘琳以0.2分的差距,贏取金牌,這是她2年失意戰場以后,重振雌威,彌補上一屆空手而歸的失落感。
因為壓力,她也整整瘦了兩個圈,臉頰明顯凹凸,但她不言退,還想再戰幾個大賽。
每棵樹留名字
也可能一些人不太瞭解,為什么每個選手都獲頒一顆小樹,樹都會種植在武吉加裡爾體育城周圍,每顆樹都會標上選手的名字。
不久后樹長大了,一排排,多壯觀!
東運會我國奪總冠軍,有人讚也有人彈。每件事都有正與反,就看你如何去衡量,人人都有一把尺,沒有標準。
運動員的生涯也是如此短暫而沒有保障,既然選擇了要為國爭光,就必全力以赴,辛苦,累了,那就好好休息吧!
運動場絕對沒有你,就不會完成比賽的這個說法,一旦你落后,受傷,很快就被取代。而且也不會有人再記起你,除非你特殊,傑出。
運動場上,娛樂圈,政治也亦如此,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