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政府公佈財政預算案前,有兩件事一經提起,引發討論。
第一個是消費稅。自落實消費稅后,很多人的具體感受是,消費力減了,因為百物騰漲,而不管價格上漲是否真攸關消費稅的事。
很多人都想,如果能廢除消費稅就好了。當然,依據現實面來說,直接廢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畢竟,這么大的財政缺口,廢了消費稅用什么來填?這一點,前首相兼希盟主席馬哈迪就說得很明白,不要消費稅,恢復之前的銷售稅。
說白了,政府就是一定要征稅,差別在于怎樣征,征多少,向誰征。
征稅從來不是一項受歡迎的政策,但做政府的又不得不征稅,于是,不加稅就等同于仁政了。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應都有印象,出家了的順治托韋小寶,向康熙轉達的一句話,就是“永不加賦”。
當然,這是小說,現實裡的大清王朝,入關后固然是廢除明末各種苛捐雜稅,各項攤派,只收該收的稅,爭取民心。可是后來國家朝廷用度大了,國家財政難承受,可是又不方便違背老祖宗說“永不加賦”,于是就取巧,出現各種不是由國家名義來收取的稅外稅。
有必要落實奢侈稅
廢除消費稅,至少在來臨的預算案,是甭想了。但政府也確實應考量到市場消費力下降的現實面,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消費稅率,而別只是看到消費稅金額而開心不已,忘了這很可能是殺雞取卵。
第二個引起討論的,就是富人稅,或應征奢侈品稅。
富人稅已經有了,就是年收入超過60萬令吉及超過100萬令吉的高收入者,提高他們的征稅率。不過,這群人士畢竟佔少數,提高征稅率,對政府財政也只是杯水車薪。
于是,現在檳城消費人協會主席莫哈末依德裡斯呼籲政府,對所有奢侈品征收更高的消費稅,至少20%。
雖然有人會擔心,這會引發仇富心理。但是,無可諱言的是,我們的社會貧富差距正在拉大。根據早前的報告,大馬的貧富差距,在東亞國家中排名第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是貧富差距演變成社會動盪的導火線。
然而,靠胼手胝足起家發跡的富人,也是經過一番努力。真正讓這個社會多數低收入者不滿的,往往是借由政治權力取得財富,這包括了靠政治恩庇的世家,還有一夕暴富的權力新貴。
因此,我們不需仇富,還需要警惕仇富心態,但卻要非議借由掌握權力,壟斷資源的“新貴族”,而他們正是最需要付出更多稅務的一群。
比起富人稅,奢侈稅或許實施不易,但確實有必要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