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葉愛雲
(吉隆坡16日訊)越來越多領域正面臨被科技徹底顛覆的風險,在創造新工作崗位之余,對現有工作的需求也開始不同;與此同時,當更多工作可以被機器取代,分析師估計更多人將因此失業,推高國內失業率到3.4%至3.6%。
大馬投銀研究透過報告指出,今年我國經濟料可取得5.5%增長,較2017年的5.9%略低,但今年就業市場看好可以保持穩定,失業率估計介于3.2%至3.3%。
但該行表示,數碼經濟貢獻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料在2020年增加至20%,因此勞動力市場所面對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無論如何,國內勞動力市場將陷入膠著情況(不夠伸縮性),在自動化和減少人力方面持續處于角力狀態,畢竟我國雇員尚有“1955年勞工法令”這張皇牌,雇主要裁員也不容易,尤其是政聯公司,還需過政府這一關。
勞工法令需適時修正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回應《中國報》提問時指出,我國當前的勞工法令有需要跟上時代發展和領域改變,適時做出調整和修改,無論如何,有關法令有需要平衡,以保護雇員的同時也保護雇主利益。
“科技時代的到來已是無從避免,但政府需要滿足社會期望,惟一旦過于保護,對企業肯定不利,過于拖泥帶水致使企業面對沉重壓力。尤其政聯公司,在聘請和裁員方面面對重重關卡,也不利企業未來轉型和發展。”
正所謂要做到左右逢源,及平衡雙方利益從不容易,稍不慎便會落得“順得哥情失嫂意”的窘境。無論如何,除了企業需為員工提供適時培訓,李興裕認為,員工本身也必須時刻進修,多磨一把刀只有利多于弊。
越來越多人重投職場
發展新技能保持競爭力
大馬投銀研究認為,社會各階層人士必須積極發展新技能,跟上時代發展腳步,時刻讓自己保持相關性(relevant),而不是(浪費時間)對抗所處領域當前面對的趨勢變化。否則失業率節節攀升情況就會發生。
該行指出,科技創新重塑各個領域的情況已是勢在必行,就連現有工作範疇也將配合需要而出現轉變。適者生存是永恆不變的定律。只有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環境是不會按我們所要的方式改變。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就業數據,我國今年1月份總勞動人口達1519萬人,失業率按月微增0.1%至3.4%,按年則略跌0.1%,總失業人口達51萬6500人,較去年12月增加1萬700人。
大馬投銀研究相信,1月份失業率攀升是因為當月創造的淨工作機會較低,僅有3萬400個;同時有越來越多人重新投入職場,以致出現僧多粥少情況,當月勞動人口參與率(LFPR)按月升0.1%至68.2%。
值得注意的是,非勞動人口按月出現滑落,跌0.1%至31.8%,至707萬人,當中包括家庭主婦、學生、退休人士、殘障人士及覓職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