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享年94歲。消息傳來,令人感傷惆悵。金庸小說伴著我們長大。無論在家在校,提起金庸小說,大夥兒都直起身來,眼瞳發亮,口沫橫飛。
在我們家,金庸迷更是橫跨三代:父輩、我輩和外甥輩。父親有一套金庸小說全集,小時候,平日他不許我們翻閱,唯有長假到來才例外。第一次讀金庸小說,在小六會考之後。讀的是《書劍恩仇錄》,那是金庸筆下第一部武俠小說。一開始,我就被其精彩內容吸引住,屏息讀完,意猶未盡又急著讀下一部,通宵達旦,廢寢忘食。我跟著小說人物的遭遇或悲或喜,有時拍案叫絕,有時手舞足蹈。好幾次,母親蹙起眉頭,責罵我自己傻笑,發神經。罵聲未落,我又大笑起來,這情形在讀《鹿鼎記》時最要緊。“媽,你不懂的啦!”
日夜讀金庸,我在夢中邂逅了儀態萬千,眸子螢然有光,手持長劍的美女,給她磕上一千個響頭!也曾縱身一躍,落入穀底,被水奇強的浮力和急流卷向冰窖,又衝出水面,見到陽光耀眼,花香撲鼻,別有洞天……
看金庸小說的樂趣,在當時的我們家,唯有父親、兄姐才理解。小說引人入勝的情節、緊張的氣氛、精妙的招式,讓我們聊著聊著不由自主就進入武俠天地,談論起最喜歡的人物個性,最神往的武功,最深刻的愛情,最瀟灑的名字等。
父親認為,為人要以正直敦厚的郭靖為典範。大姐比較喜歡陳家洛,風度翩翩,武藝超凡。二姐討厭油腔滑調、不學無術的韋小寶。三姐憎惡郭芙浮躁任性,斬斷楊過的手臂,不可理喻。哥哥欣賞亦正亦邪的魔教教主任盈盈,心狠手辣,最後卻甘心與令狐衝歸隱綠竹巷。我欽慕偏激任性,神情狂放的楊過,對小龍女的愛至死不渝。沒受過教育的母親自學識字,但是她不愛閱讀,每當聽我們討論起金庸小說便嗬欠連連,東張西望;日子久了,竟也知道周伯通會自己和自己玩“雙手互搏”的花樣,稱呼他“周老前輩”,他就大哭大鬧。
類似的情景在二十幾年後,竟然再次出現於我們家。有少數家庭成員不看金庸小說,每當他們打開電視,追看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們便從鼻子裏重重哼出聲來,說這怎麼好看!要看,得看書!於是老中少三輩,但凡追讀金庸小說者,便跑來聚在一起,熱烈討論。
前陣子,跟一名學姐閑聊,無意中提起學習過跆拳道一事。她問我怎麼會想到要練拳呢?當時我回說我哥練拳,我看著好玩便跟著練呀。別後細想,主要不是讀了許多金庸小說之故嗎?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鐵掌、水上飄等,那些武功招式,讓我癡狂,小小人兒異想天開,要是我也能當個文武雙全,詩書琴棋畫都擅長的武俠人物有多妙呀!
就因為那次閑聊,我再次湧現翻讀金庸小說的興味,上下班通勤,抓緊時機閱讀。神思靜靜聆聽我念金庸小說,一眨眼就抵達住宿處,間中有時眼眶泛紅,有時手按著腦袋,就快叫出來。有別於當年,如今的我閱讀過好些中外經典讀物,仍然深為其打動。金庸小說魅力無窮,曆久不衰,必能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