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副刊 > 學習

心見聞

文 文 文

心見聞‧各家論述佛教 弘傳廣遠軌跡 永續發展曆久彌新

馬佛青曆年來定下每兩年即主辦一屆的“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即將於12月8至9日在吉隆坡蕉賴孝恩館舉辦,今年的研討會主題是:“佛教的永續發展”,議題多元化而具開創性,各專家的論述,再次展現佛教因應時代潮流,承先啟後的發展軌跡。

兩千五百多年來,佛陀留下的珍寶,在曆代佛學研究者的思辨下,隨著時空推移,曆久彌新、弘傳廣遠,不致成為局限一時一地的信仰。

20181127buddha06-noresize

馬佛青曆年來定下每兩年即主辦一屆的“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即將於12月8至9日在吉隆坡孝恩館舉辦,今年的研討會主題是:“佛教的永續發展”,議題多元化而具開創性,各專家的論述,再次展現佛教因應時代潮流,承先啟後的發展軌跡。

且聽此屆“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籌委會主席顏誌偉分享籌備研討會的過程,如何運用佛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何抱著利他的精神,設身處地為“佛教的永續發展”這廣大課題,設定研討會的範疇,具有什麼樣的時代意義呢?

◆顏誌偉:五百萬佛教徒,你在哪裏呢?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已經是馬佛青的一個品牌,上屆研討會的主題是:‘禪修與生活’,來到這一屆研討會的主題,開始籌備期間,籌委會設定:佛係主題,後來大家覺得佛係這課題不夠明朗,回顧各佛教組織周而複始地在舉辦慣例的活動,依然面對年輕人越來越少參與的問題,20年前與20年後的今天,還是那批人在努力推動,吸引不到新血進來。”

20181127buddha02-noresize

“佛教組織的經濟,還是一樣依靠大眾捐款與舉辦法會的收入為主,還有弘法的模式缺乏現代化等等迫切的危機問題,馬來西亞總共有五百萬佛教徒,你在哪裏呢?為了不想再讓種種危機問題繼續輪回,我們設定了今屆的主題為:佛教的永續發展。希望透過研討會的交流,發現更多佛教面向,期待未來能為佛教的永續發展激發更多的火花。”

誌偉認為,此次研討會分為四個範疇:議題(一)契理契機的現代弘法模式;(二)大馬佛教的力量;(三)大馬佛教的經濟資源發展;(四)佛教會的社區功能。這些範疇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激發出更多的問題,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答案,這就是所謂的豐富性,從新的領域來研討佛教的未來,也從資深的佛教領導人像佛光山的覺誠法師、Nalanda導師:陳和順博士的開講作為經驗的分享,這將會引起與會者熱烈討論及回響,也令大家有所期待。

◆董倫坤:廣角思考大馬佛教經濟資源發展

正視大馬佛教經濟的危機,從事會計的董倫坤在“大馬佛教的經濟資源發展”的議題上,將發表他對佛教組織財務管理的一些現代化方針與趨向。

20181127buddha03-noresize

倫坤認為,佛教組織要善用現代科技,可透過網上捐款,例如以微信(WeChat ) 或What App,或QR Code 廣泛征求大眾募款,而且財務管理要透明化,像WWF基金會所有的捐款報告清清楚楚,捐助項目及今年的主題是什麼、動物保育計劃等等都公開給大眾知道。

“一般的佛教組織都不重視財務管理,隻請義工處理每年會員大會的財務報告,或聘請普通職員操作財務,為了大馬佛教的經濟資源發展,我建議要聘請專業人士來管理財務,做專業的財務評估。財務與社會息息相關,我們更要在自己的研究深度與廣度上努力。 ”

◆江暐頡:佛心青年轉型方程式

此屆研討會最年輕的主講人:江暐頡,25歲的他充滿活力,他主講的議題是:大馬佛教的力量,他強調培育與挑戰,培育學佛青年注重身、口、意,避免言語及行為上傷害他人,以及弘法模式現代化,在推廣活動方面除了設計海報,更要善用網上視頻、面子書、大數據所給予大眾的便利來弘法。

“記得有一次在參加傳聞法師提倡的行者培訓營中,師父提起佛心青年運動,我從中得到靈感,將在這次研討會提出:佛心青年轉型方程式(Buddhist Mind Youth Transform  Programme),我發現那些所謂附佛外道的組織,很主動關心人,十分積極地介紹他們的網站、社區活動,這是我們一般佛教青年所缺乏的熱忱與認真的態度,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20181127buddha04-noresize

好比籌委會主席顏誌偉強調:“今年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我們將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探討佛教如何在新時代之中尋求發展和回應當代社會的訴求;在保留佛教原有精神面貌的前提下,四眾弟子又該如何順應時代的改變而做出調整,持續地將佛法弘揚至更廣大的群眾,讓佛陀的教育在不同時代中永續地發展。”

“2018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 彙集許多的善知識,彼此同心協力,呈現自己的專業特色,就像一場交響樂般和諧地演奏,讓彼此都能為這次的研討會主題‘佛教的永續發展’集益廣思,精彩生命的樂章。

◆黃家健:老板佛教徒 結合心企業

每一個主講人探索的角度不同,可以從一個論點延伸不同的面向,好比黃家健在“大馬佛教的經濟資源發展”的議題上,他特別強調老板佛教徒,結合心企業,影響整個集團或公司裏的員工們一起學佛,為佛教奉獻。

20181127buddha05

家健認為,聖嚴法師提倡在工作中修行,引導企業家們一起禪修的理念,叫做“精英禪修班”很有效率,他曾參與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兩屆的“精英禪修班”,是大馬佛教的經濟資源發展一個很好的參考,提升人的品質,建立人間淨土。

他也舉例馬佛青的姐妹組織馬來西亞佛教發展基金會提倡之“心企業、新世界”的良知企業文化與教育推廣計劃,以及最近才舉辦的 2018台灣企業觀摩交流團,透過企業觀摩交流活動提供業者學習機會,了解一個成功企業的管理文化、企業精神與風氣,以及其經營策略及營運模式,從親近土地、綠化壞境、自然生態保護、醫療、文化、文學與藝術推動, 探索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永續經營乃至佛教永續發展的影響。

除此之外,家健建議老板佛教徒,要深入經藏,參加經典導讀,學習禪修,實踐佛陀慈悲喜舍的精神,佛陀說,佛教徒的收入可以分成四部分:(一)日常生活;(二)儲蓄;(三)未來的投資;(四)回饋,就是布施。

2018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主題:佛教的永續發展
★日期:12月8至9日(星期六至日)
★地點:吉隆坡蕉賴孝恩館
★報名費:
1) 馬佛青會員團體 / 大馬佛教雜誌訂戶(RM100)
2) 大眾 (RM120)
3) 學生(RM80)
4) 全國理事(RM60)
★報名鏈接:https://goo.gl/forms/FyznXsv4AByTtcet1
★詢問:謝汶芸 012-484 2607、謝芷仟 011-2682 0809

研討會四大課題及講師陣容

1)佛教化現代的挑戰與機遇--覺培法師
2)契理契機的現代弘法模式--林心光副教授、斯理居士、張喜崇博士
3)大馬佛教徒的力量--江暐頡居士、拿督洪祖豐居士、鄭庭和博士
4)大馬佛教的經濟資源發展--覺誠法師、董倫坤居士、黃家健居士
5)佛教會的社區功能--陳和順博士、陳明篈居士、黃先炳居士、薛振榮居士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心見聞

相關文章

看好文:心見聞|時代悄悄地走了 隻留下被遺忘的巴士站

看好文:心見聞|盡情起舞 揮灑生命律動

看好文:心見聞|從韓劇《外傷重症中心》看愛如何從逝者傳遞到生者

看好文:心見聞|舞動馬中友誼 共鑒彼此文化

會員文:心見聞|千百臉譜成就蛻變 淘氣男孩化身川劇傳人

會員文:心見聞|蛇全蛇美Fun轉寵物界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