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認知,瘦子一定比胖子健康,因為胖子是慢性病的高風險群,多數胖子又愛吃香喝辣和不運動。其實,這未必是對的。
家醫科醫生何婉玲指出,如今流行減肥,不少人又認為瘦比胖健康,於是拚命減肥,反而把把水分、肌肉和骨質都減掉,以致忽略體內血管脂肪多寡,也就是屬於“隱藏性肥胖”的問題。
這是因為有些人以不當的方法減肥,例如並非靠運動及飲食減肥,即使磅秤數字減少了,被減掉的通常不是脂肪,而是水分和肌肉,此時骨質容易流失、導致骨鬆。
何婉玲醫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初期也會突然消瘦。其實,身體忽然消瘦,可能是健康警訊,建議不明原因消瘦者,應就醫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通常是肥胖者,不代表瘦子不會有三高,也不會有心血管疾病。反之,可能因瘦而忽略檢查,帶來更大的健康問題。
另外,有些人減肥過度,不但出現精神問題如厭食症、憂鬱症,也也因為營養不夠,造成免疫力大幅下降,減重不成反折壽。多年前出現“紙片人”死亡的病例,就是不當減肥的例子。
何婉玲醫生強調,身體質量指數(BMI)保持在18.5至24的標準值內就是健康的體態,公眾應從小就要有控制體重在正常BMI值中。當然,如果偏瘦是因家族遺傳基因關係,則不需擔心。
整理: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