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搶鮮看

郭義民:建設和平文物館 紀念峇冬加裏屠殺案

文 文 文

(吉隆坡20日訊)追討英軍屠殺罪行工委會總協調郭義民指出,該工委會正和愛國和平基金會及孝恩集團合作,在汝萊孝恩園建設“峇冬加裏屠殺案”和平文物館。

他說,這個預計在明年開放的和平文物館,將以實體和軟體形式展出和事件有關的文獻。他們正尋求民眾協助,提供更多與事件有關的文獻,或將文獻翻譯成中文或英文版本。

“我們希望把這件事寫在官方曆史,因為事件獲得英國多數法官確認真相是什麼,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寫在正史上。”

郭義民今午在由《不惑》人文期刊,舉辦的“峇冬加裏大屠殺慘案”線上講座中指出,事件的司法程序雖已結束,但他在過程中感受到人間有情,其中工委會執行顧問陳凱希和主席陳觀添,就給予不少協助和支持。

他在提到案件敗訴的原因時說,《歐洲人權公約》闡明歐盟成員國采納公約的10年內,調查非自然死亡事件,英國雖在1953年采納有關公約,不過隻采納部分項目。


“英國采納的項目隻限定國家做出起訴,個人起訴要等到1966年,當時已超出事件的時間點,雖然該國在1970年0公布新證據,在缺乏我國方面證據下,還是無法展開調查。”

英國最高法院和歐洲人權法院分別在2015年和2018年以法定期限逾期為由,做出無權審理案件的裁決,但英國最高法院方面卻認為該國政府需對事件負責任。

郭義民
郭義民

新紀元大學學院文學院院長伍燕翎博士指出,她小時曾聽長輩說過“峇冬加裏屠殺案”,但不敢進一步詢問,直到看了郭義民和他已故父親郭仁德出版的《越洋控訴》後,才開始研究此事。

她指出,她閱讀《越洋控訴》後,發現其叔公伍光洲是24名罹難者之一。

“我在中文係涉及文學研究或華裔研究,在深入了解華裔研究後,發現他人非常關注這項事,我為何不關心家裏的事情?

“我開始研究此事時,心裏也感到很怕,因為家裏不允許我們說或不提起此事,可是自己還是要以客觀角度來研究這件事。”

伍燕翎也提到,由於沒有向友人提起自己是罹難者家屬的事情,當她邀請他們參與這項網上講座時,他們都感到驚訝。

伍燕翎
伍燕翎

事件背景:

峇冬加裏大屠殺(英語:Batang Kali Massacre),是馬來亞緊急狀態時發生的英國軍隊涉嫌屠殺村民事件。

1948年12月1日至2日之間,英軍指控村民為馬來亞共產黨武裝分子或協助馬共武裝分子,並殺死村裏24名男子,另一人因昏厥逃過厄運,並放火焚燒屋舍。參與行動的英軍事後獲表揚及升級街。

(視頻取自面子書)

高興
高興
15
驚訝
驚訝
7
憤怒
憤怒
11
悲傷
悲傷
6
關懷
關懷
0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