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訊)大馬國際醫學生協會(MMI)及衛生部前副部長李文材,對醫護人員在社交媒體分享病患病情及相關資訊的做法感到擔憂,認為此舉雖能達到教育效果,但存有隱憂。
大馬國際醫學生協會主席維基尼斯瓦蘭說,醫護人員在網上分享病例雖能讓公眾參與討論衛生和政策課題,但也會使社交和專業的界限變得模糊。
他接受“自由今日大馬”訪問時指出,近期有醫生及醫學生在社交媒體上暢所欲言,訴說心聲,有者甚至申訴在工作場所大哭、缺乏睡眠,對能力較差的同事發脾氣等。
“試問一名飛機師是否也會公開(職場的事)?

“我不能容忍醫生用社媒來宣傳他們的工作,有人宣稱此舉是‘教育民眾’,但這就是灰色地帶。”
維基尼斯瓦蘭說,患者在最脆弱時向醫生求助,並分享個人生活訊息,讓醫生做檢查,以尋求治療,若醫生在未征求患者同意下,作出任何行為都等同剝削患者。
近期有醫生在推特揭露,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患有愛滋病,且來自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群體(LGBT),被網民謾罵,而該醫生隨即刪除推文及道歉。
對此,維基尼斯瓦蘭認為,醫生不該批評患者。
另外,李文材認為,盡管民眾普遍都需了解衛生相關知識,但醫護人員須確保時刻保護患者的身分資料,避免對患者的情況或舉止發表批判性言論 。
維基尼斯瓦蘭說,患者需清楚及積極捍衛本身權益;若對醫生的做法感到不合適,需告知對方。
“隻有這麼做,才能互相製衡,確保不會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