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7日訊)全球經濟複蘇不均,經濟分析師指出,我國下半年經濟複蘇之路難行,今年7和8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第3季經濟或急劇回落甚至再度萎縮,至第4季才會因經濟活動的開放而改善。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指出,我國第3季經濟受到行動管製令拖累,但相信末季將恢複增長,預計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保持在4%。
他今日在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2021年7月至9月季度經濟追蹤”記者會上說,今年7月至8月的關鍵數據(包括出口、工業生產、批發與零售銷售,以及銀行貸款需求)普遍顯示,我國經濟增長會大幅回落或再陷萎縮,反映疫情遏製措施對第3季經濟造成影響。
“有跡象表明,以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的總體經濟產出,在今年第3季受到抑製或下降後,末季將恢複增長。在相當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預測今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保持在4%。”
物價仍普遍上漲
他說,隨著多個州屬放寬限製,預計消費者活動將有所提升,失業率料將逐步改善至4.7%,但仍約有75萬5000人失業,較疫情前52萬人高出約45%。
另外,為支持國內需求的強勁複蘇,李興裕預計國行將維持隔夜官方利率在1.75%,直到2022年上半年。
“持續的低利率有助於針對性財政支持,以確保可持續的複蘇道路。”
他說,整體經濟和通脹前景,以及金融穩定風險將被謹慎評估,以平衡利率恢複的時間。
同時,李興裕說,雖然總體通脹放緩,但實際價格壓力依然存在。這是因為低基準效應,使衡量通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有所改善,但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供應中斷,一些商品與服務價格水平普遍上漲。
他預計,接下來今年幾個月的通脹將保持穩定,全年預計為2.5%。

應重建公眾信心
李興裕指出,側重於恢複、韌性和改革的2022年財政預算案在重振經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在製定預算案時必須設法修複經濟,讓經濟重建後變得更具韌性,並確保經濟免受下一個災難的影響。
“政府首先需重建和維持公眾的信心與信任,其次是促進和確保商業複蘇,最後是未來的投資。”
他說,政府當務之急是製定一個加速經濟複蘇計劃,以促進增長、增強經濟恢複力、重振私人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以及人力資源的再技能和提升技能。
針對最新預算案撥款,他預計約為3100億令吉,其中發展開支約600億至650億令吉,而新冠肺炎特別基金約180億至200億令吉。整體撥款將低於政府修訂後的撥款(3148億令吉)。
他估計,預算赤字將占國內生產總值5.5%至6.0%。為支付應急支出,政府將把債務上限從60%提高到65%。
“財政支出和行動應該納入中期財政穩定框架,以確保赤字和債務保持可持續性。”
料檢討稅務措施
針對2022年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李興裕認為,預算案可落實一些舉措及檢討稅務優惠,以遏製稅收流失問題,同時解決數碼經濟活動中的跨境逃稅問題。
基於財政部曾表示目前經濟和企業情況疲軟,不適宜重推消費稅,故他相信政府不會恢複落實消費稅。
“不過,我們認為,政府可在預算案對消費稅作出政策聲明,為2023年重新實施鋪路。”
其他有關複蘇、韌性和改革的建議,還包括給予家庭和企業的經濟援助和救濟;收入、就業和技能支持;培訓、再培訓和技能升級發展;促進綠色投資和基礎設施、提供稅務減免和獎勵,以支持企業複蘇,並投資數碼科技與汽車行業;給予緩解運營成本壓力的救濟援助;支持房產和汽車行業;以及支持旅遊業、振興私人投資和擴大出口。
他說,旅遊業是影響最嚴重的一群,因此應為該行業提供支持、複蘇和重建計劃,以便旅遊業更具可持續性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