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訊)本地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個特別的手機應用程式,隻需要咳嗽聲,就能檢測一個人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每日新聞》報導,這個應用程式仍在錄製和收集咳嗽聲數據樣本的階段,預計可以在明年6月時使用。
報導指出,通過咳嗽聲進行是否感染病毒的檢測,被指準確度高達90%,且也無需任何費用;因為使用者是以個人手機或電腦錄下咳嗽聲,在5至10分鍾內,就可以獲知檢測結果。
這個應用程式是由衛生部臨床研究機構的研究團隊,聯同斯威本理工大學砂拉越分校的人工智能專家共同研發,就算是無症狀都能被檢測出。
主要研究人員劉健文(譯音)指出,根據外國研究,即使是無症狀病患,例如沒有發燒和呼吸困難,仍會因為上呼吸道受到感染,而發出不一樣的咳嗽聲。
“醫生很難隻靠聽筒或一般方法,來發現咳嗽聲變化,但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即一種人工智能科技的程式法,測出咳嗽聲的變化。”
“要檢測一個人是否感染或是無症狀的帶病患者,我們要先分別錄下患者和健康人的咳嗽聲,並且訓練演算法以進行區分。”
他指出,數據變化可以提高檢測冠病的演算法表現,即便是每個人的咳嗽聲不同,且會受不同因素影響。
“每個人的咳嗽聲都不同,不同的性別、年齡和病狀也會影響咳嗽聲。因此就要利用足夠的真實病例,代表各種聲音的樣本,來訓練演算法。”
他指出,用來練習的病例可以被區分成數個組別,即真實的冠病病例、非冠病健康人士、有哮喘的非冠病人士、已康複的確診患者等。
招募誌願者 收集咳嗽聲
劉健文指出,咳嗽聲檢測病毒的應用程式,仍在測試(Beta)版本階段,目前已進行錄音和儲存咳嗽聲樣本的程序。
他指出,這個測試版本將會以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完善,作為檢測冠病病毒的預前篩檢。
研究團隊目前在招募誌願者的程序中,以錄音方式收集咳嗽聲,他們預計要將會在近期內,在吉隆坡地區內的新冠肺炎評估中心(CAC)收集2400個咳嗽聲樣本。
他指出,通過這個應用程式來檢測病毒,檢測者必須先回答數道有關健康史、藥物、性別、年齡和是否曾確診的問題,同時也要輸入接種疫苗的狀態。
“這個係統將會要求一個人錄下咳嗽聲樣本,即使用者需要在少過10秒內連續咳嗽4至5次,以獲取足夠的咳嗽聲樣本進行是否感染病毒的分析。”
“使用者必須是在一個舒適和安靜的環境,以確保錄音是高素質的,吵雜的環境會影響音質。”
10分鍾內 獲知檢測結果
劉健文說,使用者可以在5至10分鍾內,通過短訊獲知檢測結果,但這時間長短也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例如網速。
“若是檢測結果是陽性,他就需要根據現有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即在診所再進行RT-PCT檢測和隔離。
他指出,這種咳嗽聲的檢測是目前市場上預前篩檢的另外一種方法,預計可以在明年6月面市。
⬇看過來⬇
又快又方便 送新聞給你
https://t.me/chinapress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