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注冊為會員 一起點閱看好文★
預先聲明:這是看盡希盟幾經煉獄的事後孔明,從希盟中央政府夭折下台,到甲州選舉慘敗,再在砂議會選舉前兄弟鬩牆,究竟在搞什麼?
甲州滑鐵盧後,若把公正黨與行動黨喻為同命鴛鴦倒還貼切,若將兩者譽為天作之合的夫妻就很欠妥,因為兩者現時反目多過喝茶。
一、不應堅持安華任相:起初,希盟盟黨還算門當戶對,先天缺陷僅是各黨存有太多妄自尊大的首席歌劇唱手(prima donna),有人頻頻站在盟黨頭上撒尿,現在更公然訓示共主安華引退,高喊希盟不改變隻有死路一條。
希盟華裔領袖討伐安華舉動變本加厲,也讓馬來友族心理不平衡,覺得華裔夥伴隻是好天氣的朋友,雨天就立馬收傘。
誰在做戲?
二、希盟標誌不再值錢:來屆砂議會選舉,盟黨放棄希盟標誌,沿用各自章徽旗幟競選。另一邊廂,公正黨理事會議決反而建議希盟如同2018年大選一般,用回公正黨標誌上陣。這個爭執還在燃燒。
馬來友族認為,伊斯蘭黨采納國盟標誌上陣甲州選全軍覆沒,土團黨得票率耀眼但兩者的共同標誌並無爭執,反而是伊黨宣布續與國盟同在,拒絕留駐全民共識接受巫統束縛。
無論政治主觀臆斷的對錯,馬來同胞把這種謙卑文化稱為Setia Kawan(忠友),但二毛子可能不甚了解,中華思想也有“赤膽忠心”這四字近義詞。
三、大馬一家VS.朝野一家:希盟國會議員原把2022年財政預算案辯論焦點套住“反對種族導向撥款”議題,但供應法案二讀(政策階段)表決時竟無抗議而讓政府順利過關。
眾人在問:希盟是否與政府簽署朝野諒解備忘錄而作繭自縛,暗地裏竟與當朝混為“朝野一家”?
18日預算案在國會聲浪大好之下通過,10日後(11月28日),財長東姑查夫魯借中文媒體撰文逐點反駁希盟的數落,究竟誰是誰非、誰在做戲?
反對黨除了善於炒炸即興議題,內部是否有專人鑽研課題核心糾結點,祭出研究心得以理服人,然後力壓政府修正政策弊漏?
另外,知識型工作者和企業家都大力貶斥預算案納入繁榮稅。
沒做足功課
繁榮稅雖是一次性實施,但它直接衝擊上市機構和跨國企業。這可得見於預算案公布繁榮稅後股票市場重開的首個周一,富時大馬綜合指數猛挫33點,連累各類股票市值蒸發250億令吉,顯見災難性反效。
但是,反對黨沒做足功課,更對冠病肆虐後的複蘇盤算冷淡處置,鬼才去理會封國封城後供應鏈觸礁,運營成本高漲、物價相應攀升,消費人購買力雪上加霜的連鎖困境!
更直接的抗議來自海外工作納稅的國民,把海外積蓄帶回國土也要大費周章才能免除雙重納稅的風險,反對黨議員有多少人曾對這課題仗義執言?
大選時,政客最鍾愛把“以民為本”掛嘴邊,其實他們對選民的心態爽直無變:你既然選中我們做代議士,可要識趣認命: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難臨頭各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