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搶鮮看

網絡霸淩

青少年

文 文 文

青少年網絡霸淩 我國排名亞洲第2

(吉隆坡14日訊)研究員楊詩馨(譯音)指出,行為可能反映出霸淩者因基本需求被剝奪,而感到不幸,所以將作為滿足需求的工具。

她引述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提出的選擇理論,指這些需求是生存、歸屬(愛、被愛及價值)、權力、自由與樂趣;該理論假設所有人的行為都由這5種基本需求所驅動。

她說,當一個人的一個或多個基本需求沒得到滿足時,他們可能會使用作為滿足需求的工具,這也是為什麼不僅存在於之間,也包括成人。

“研究也表明,者更加孤獨,因為他們缺乏家人和周圍社會的愛。他們在他人,試圖尋求陌生人關注。”

楊詩馨在一場“TalkSpace”線上講座會上,這麼說,並指自我價值、社會接受度及受歡迎度較低的人,也可能參與,因為研究表明者通常是不具備社交能力的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一份報告指出,我國在2020年亞洲排行榜中排名第2,顯示正成為我國日益突出的問題。

另一名主講人兼“#Cybercancelled”計劃發起人娜薇妮則分享自己從16歲起,忍受各種形式的經驗,以及如何尋求警方協助結束騷擾。

她說,自己不得不忍受辱罵、偽裝和網絡跟蹤,而她現在則協助其他人擺脫類似情況。


⬇看過來⬇
又快又方便 送新聞給你
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網絡霸淩

青少年

相關文章

雙威教育集團:案件調查中 各界請停止網絡霸淩

國會動態|刑事法修正案一讀 網霸害命最高監10年

每10青少年 3人被網霸 陳友信:大馬在亞洲排第2

會員文|學習現場:自導自演的網絡霸淩 虛假事件真實傷害

不堪網絡霸淩 叻沙商人報警自證清白

“提呈更嚴格網絡霸淩法案” 首相:網絡霸淩不容輕視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