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訊)作為大馬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部分地區還在進行封鎖,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封城將影響我國貿易和旅遊業在內的經濟表現,估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每下跌1%,我國經濟可能下跌0.3%至0.5%。
資深經濟分析師兼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說,中國在2019年為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占了我國出口額的近15.5%,占進口額的23.2%。

他引述SERC的敏感分析報告數據說,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下跌1%,我國的整體經濟,包括旅遊業等可能會下跌0.3%至0.5%。
他今日在SERC季度經濟追蹤(1月至3月)的媒體彙報會上說:“在2019年,中國旅客的比例占了我國全年旅客的11.9%。我們現在已開放邊界,若中國旅客沒有回流,預期旅遊相關行業的反彈將比疫情前小。”
旅遊業表現或遜預期
他說,隨著國際邊境重新開放,旅遊業和相關服務業的預期反彈料將推動國內需求複蘇,因此服務業將在今年強勁增長,預計增長率為6.1%(去年為1.9%)。旅遊、藝術及文化部放眼今年達到吸引200萬國際旅客,並獲得86億令吉旅遊收入。
然而,人力短缺和運營成本增加,將抑製酒店業的複蘇。
李興裕指出,2022年是我國複蘇的一年,但增長前景仍受到俄烏開戰、通脹和中國封鎖等影響。
他說,隨著國際邊境從4月1日起重新開放,我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預計將保持在5.2%(去年為3.1%)。
“這主要是由於國內需求的持續反彈,尤其是私人消費和公共支出。我們的預估低於國行預測的5.3%至6.3%。”

經濟還靠國內需求
李興裕說,國內需求將支撐今年的複蘇,該中心將2022年私人消費增長預期從5.9%上修至6.5%,但低於國行的9%增長率。
“雖然我們認為被壓抑的需求、現金發放和第4輪雇員公積金局(EPF)提款將支持消費者支出,但由於要修複家庭資產負債表、重建耗盡的儲蓄,以及通脹的回升,意味國人將謹慎支配支出。”
“更高的通脹和對生活成本的擔憂將抑製家庭可支配收入(購買力),進而抑製消費者情緒。”
此外,他說,勞動力市場狀況的預期逐步改善(2022年估計失業率為4%)和收入增幅小將限製支出。”
SERC預計,由於俄烏戰爭正在進行,在運營成本增加、供應中斷、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員工短缺下,私人投資今年將保持謹慎。私人投資預計將從去年的2.6%,在今年適度增長至5%,這與國行估計的5.3%相符。
通脹率料高達3.5%
李興裕說,在燃油補貼合理化的實施時機上,全球原油價格和非能源商品價格持續高位仍是不確定因素,SERC預計今年的總體通脹率將增長3%至3.5%,高於預期的2.2%至3.2%。
他說,由於風險已經上升,更高的商業成本迫使企業將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抑製通脹方面,SERC預計,國行今年將把隔夜政策利率(OPR)上調25至50個基點,達2%至2.25%。
製造業前景方面,他說,由於對電子與電氣產品需求持續以及如建築材料的國內市場行業複蘇,該行業將溫和增長,預計今年為4.8%(去年為9.5%),但勞動力短缺和供應中斷將抑製該行業的擴展。
“外部領域(external sector)將對經濟產生溫和影響,但由於通脹、全球貨幣緊縮、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供應鏈持續中斷、投入和商業成本上升以及員工短缺,全球經濟放緩將抑製出口。”
俄烏戰爭影響半導體供應鏈
數據顯示,我國與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總額為0.4%,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占0.3%和0.5%;而對烏克蘭的外貿總額隻有0.1%。
李興裕說,俄烏戰爭對大馬經濟的直接影響不大,甚至還會帶動我國的棕油出口,因為當商家無法從這兩個植物油最大生產國購買食用油時,將會尋找替代方案,就向我國或印尼購買棕油。
不過,兩國之間的長期衝突將對我國的半導體供應鏈產生鎖定效應(lock-on effect),因為俄烏兩過也是半導體製造原材料的重要來源。
“原本預計半導體供應鏈中斷問題會在今年下半年放緩,但俄烏戰爭恐導致供應鏈問題延長。”
對於疫情期間的轉型,SERC與國行觀點相同,即我國需要維持和優先在結構改革,包括轉向高質量投資、發展面向未來(future-ready)的勞動力隊伍、加速社會保護改革、加速采用自動化和數碼化,以及繼續推動環境、社會和治理(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