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自殺亡者寫了千萬字,亡者隻留下沒有心跳的片言隻語,讓未亡人逐一拚湊一地的支離破碎。
眼前風景盡是悲苦,所有呼喚在那瞬間被風剪破。天旋裏的絕望,地轉間的迷茫,全身已不聽使喚。人生經過無數次升沉起降,這一回,隻有一個目的地。
聖嚴法師有次勸有意自殺的人給自己多一次機會:“ 多想兩分鍾,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的活路可走。”艾成多一秒都不給,上門守護的教友稱“沒一分鍾就墜樓”。
灌滿正能量的心靈雞湯如尼采所言:“生命無止息 。”又或王安憶這句:“我還是往前走,即使前面是虛無,我也要走過去看一看 。”已看不到路的尋死者根本聽不進去。
說易行難,絕望的深淵之深,來多十個教友都沒用,還可能成了“沒一分鍾就墜樓”的導火線──你以為的勸慰成了他更大的壓力。
暗黑文字如莎士比亞中的悲劇人物──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字字句句惴惴不安,挨挨擠擠行屍走肉,美化了悲劇人物被怪責美化了自殺行為。
不可美化,不可渲染,不可這樣,不可那樣,自私的“不可以”成了“無作為”,不可與不為到無知地把自殺者推向錯的那一邊,無視莎士比亞那個壞時代是好作品的溫床,拉了許多“艾成”一把。
“艾成們”太累了,套句作家王尚智的話:“自己的重量已經卸不掉了,別人的重量還‘一直加進來’,直到最後一滴痛苦也已經再也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