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訊)2023年財政預算案即將於10月7日提呈,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呼籲政府應重視財政責任與改革,而不是為了取悅選民而推出“大選預算案”,並提出6大建議,協助我國經濟在疫情後得以穩健增長。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在季度經濟追蹤(7至9月)的媒體彙報會上說,上半年強勁的經濟數據表明,我國經濟已經擺脫陰霾,因此不再需要過去2年疫情期間的大規模赤字財政支出計劃。
“這次預算案應該注重發展和結構性改革,而不是以大選為主題,才能實現更長遠和可持續性的經濟成長。”

李興裕認為,為了扶持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相信政府不會再提出類似繁榮稅的新稅製。
“不過,為了擴展稅務收入,政府可能會加強現有的稅製,比如罪惡稅、糖稅和煙草稅等。”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的6大建議:
第一、為應對未來衝擊建立財政緩衝空間
作為小型開放國家,大馬容易受到外圍衝擊,加上我國的借貸和債務水平偏高,建立財政緩衝空間是刻不容緩的。
建議舉措:
1. 盡快落實財政責任法案和加強政府采購法
2. 透過合理化燃油和食品補貼機製、針對性援助措施,來降低經常性開銷
3. 重啟消費稅,並建議稅率定為4%,以及提供12個月的過渡期
第二、減輕通脹和高企生活開銷對人民的影響
除了疫情和俄烏戰爭導致通脹率高企,疲弱的令吉彙率也導致進口成本高漲,政府應撤銷所有食品的入口準證(AP),以穩定物價和供應。
建議舉措:
1. 貧困家庭可豁免一次性生活開銷稅務,或獲取一次性現金援助
2. 提高可征稅收入不超過7萬令吉的個人稅務減免、兒童和老年人稅務減免
3. 增加繳納公積金或保險的個人所得稅減免
第三、重新吸引私人投資活動
大馬投資發展局(MIDA)在上半年批準的投資下滑了8.5%,而且全球經濟放緩預期升溫、勞工短缺、令吉走弱等都在影響著投資者情緒。
建議舉措:
1. 提高中小企業可征稅收入的門檻,並將稅率定於17%
2. 標準化加速資本遞減稅務豁免、延長再投資津貼(RA)期限
3. 增加中小企業的數碼化資金援助
第四、促進綠色投資
政府應透過稅務政策來擬定一個“綠色預算案”,以便加速我國邁向低碳社會的步伐。
建議舉措:
1. 為綠色投資提供更多貸款和撥款,以及提供綠色產品相關補貼和稅務減免
2. 促進太陽能領域的發展,包括分配淨電能計量(NEM)配額、賦予采用太陽能光伏係統的個人稅務減免
第五、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價值主張是我國中小企業的首要競爭優勢,政府應鼓勵企業透過采納科技和生產技術,打造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建議舉措:
1. 加強分銷渠道、營銷和產品系列,重啟品牌宣傳獎掖
2. 為企業提供客製化計劃,並為人力資本投資相關計劃提供雙重稅收減免
3. 提供財政與現金援助
第六、扶持旅遊業複蘇
旅遊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且今年上半年來訪我國的旅客人數已逐步增多,料政府會為旅遊可提供更多撥款。
建議舉措:
1. 延長所有旅遊業相關的稅務豁免,並提供稅務減免或零利率貸款
2. 修訂1953年娛樂稅法令,非賭博領域不應被征稅

全年經濟料增長6.5%
我國上半年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已為全年經濟奠定堅實基礎,李興裕預計,在低基數效應下,我國經濟在第3季有望增長8%至9%,所以盡管末季可能會放緩至4%到5%水平,全年仍可錄得6.5%的經濟成長,對比原先預期為5.2%。
不過,他認為我國在下半年和明年仍面臨多重逆風,包括全球明年經濟放緩、外圍需求降溫衝擊我國的出口業務,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下滑。
“通脹率上漲、生活成本提高和政府推出的現金援助計劃截止,將打擊國人的消費能力。”
他認為,我國通脹率將在第3季達到峰值,年底則會緩和下來,全年通脹率達3.5%。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通脹率的主要驅動力已從燃油轉為食品,尤其疲弱的令吉讓進口食品成本越來越高,商家無法負荷之下被迫轉嫁給消費者。”
其他影響通脹率因素,包括國際油價走勢,以及第15屆全國大選後的政策調整,尤其是補貼機製相關的措施。
令吉短期難甩陰霾
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激進升息75個基點,料美元將維持強勢。對此,李興裕警告,令吉在短期內仍會承壓,直到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減緩升息步伐為止。
盡管令吉兌美元近期接連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新低,但他仍強調,市場應關注令吉兌美元以外的主要貨幣的表現,比如令吉兌日圓、歐元都表現穩健。
“國家銀行不會透過升息來幹預彙率的走勢,而且我國通脹率相對美國而言依然溫和,因此料國行在11月的議息會議將暫緩升息,明年首季則會升息25個基點至3%。”
他說,國行采用有節製和漸進式的升息步伐,除了符合我國經濟狀況,更是為明年很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打造緩衝空間。
“歸根究底,貨幣是國家的晴雨表,國家基本面向好、外資信心穩定,貨幣表現自然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