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訊)西亞地緣政治緊張使國際油價飆漲,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認為,大馬油氣出口一開始將受惠,但隨著全球需求放緩,反而會影響接下來的出口表現。
資深經濟分析師、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指出,大馬作為淨出口國,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將對我國的油氣出口帶來正面影響,可繼續錄得貿易盈餘。
然而,他指出,接下來,由於油價上漲將推高能源成本並影響投資需求,且全球通脹率高漲料拖累消費者支出,衝擊全球對油氣產品的需求,繼而拖累我國出口活動。
他說,我國出口可能會受到西亞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帶來的潛在幹擾影響,包括供應鏈中斷、成本上升和全球貿易流動延誤。
李興裕是於周二(23日)出席《季度經濟追蹤(1至3月)》報告的媒體彙報會上,如是指出。其他列席者包括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慶生、昔蘭尼(Cyrene),以及高級研究員李順泰。

拖累馬股 推高通脹
李興裕指出,隨著油價高漲,投資者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導致股票風險溢價提高,並讓股價承壓。
全球股市波動,將促使大馬股市風險提高,繼而促使外資從新興市場轉向其他避險資產,比如外彙、外國債券和黃金。
他也認為,油價上漲將加劇我國通脹情況,包括進口通脹和直接通脹;進口內容占國內消費的比例約為26%,包括必需品如食品、飲料、餐館與酒店(7%)和交通(5%)。
他繼稱,柴油和汽油分別占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0.2%和5.5%;假設汽油零售價上調10%,估計將貢獻整體通脹率的0.55百分點。
在風險溢價的提振下,布蘭特原油價格今年至今已上漲約19%至每桶87.2美元(約417令吉)。
針對性補貼影響料可控
針對性補貼機製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開跑,李興裕認為,政府不會讓汽油零售價格完全浮動,而是會逐步調整價格。
因此他相信,盡管其他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帶來的間接影響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脹,針對性補貼對整體通脹率的影響仍然可控。
他稱,由於針對性補貼是成本驅動型通脹,而不是需求驅動,預計國行不會提高利率來應對通脹,並在今年內維持隔夜官方利率(OPR)於3%不變。
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區域市場近年來逐漸崛起,他指出,大馬仍具有競爭優勢,將能夠繼續受惠於“中國加一”策略。
他指出,我國擁有的優勢包括地理位置、擁有天然資源、經濟和金融基礎的韌性、政治穩定和良好治理、有利的商業和投資生態係統、通往全球和區域市場的途徑等。
但他表示,盡管我國擁有這些優勢,但政府必須解決結構性挑戰,因為相關挑戰可能會阻礙我國成為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有利投資目的地。
首季GDP料增3.9%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初步預測,我國今年首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開始出現好轉訊號,首季料增長3.9%,全年則料增長4.5%,符合國行的預測。
李興裕指出,主要是勞動力市場擴展與國人薪資增長、大型項目落實、全球貿易和科技處於上升周期,以及消費者指出與旅遊人數增加提高的帶動。
他預估,大部分領域在首季料有所好轉,尤其是製造業,料從去年末季的萎縮0.3%改善至今年首季的1.9%,建築領域則相當強穩。
他指出,生活成本高企、令吉彙率疲弱,以及即將落實的針對性補貼,預計將削弱私人消費,但雇員公積金局擬設的第3戶頭(Account 3)預計將可緩和部分影響。
該研究中心預測,我國今年的私人消費料增長4.6%,低於國行的5.7%預測;全年通脹率料介於2.8%至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