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礦業在我國興盛一個世紀,一度讓大馬成為全球最大的錫產國,造就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
西馬無數城鎮因為開采錫礦而興盛起來,早期的華商有不少靠錫礦業致富,馬來半島最早的火車路都是為了運送錫苗而開發,還有不少因為錫礦業帶動而起飛的下遊工業,熔錫廠和鐵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成為無數家庭的經濟命脈。





這一切繁華歲月從1880年代一路延伸至1980年代中期,最後才因為錫價崩盤而告一段落。
馬來西亞能有今日的繁榮,錫礦業絕對功不可沒,尤其在北馬的霹靂和檳城,至今依然保留大量的曆史見證。

錫礦與馬來西亞的發展史息息相關,15世紀至18世紀流通的馬來古幣的主要成分就是錫,早期葡萄牙人攻占馬六甲王朝、荷蘭人強逼霹靂蘇丹簽訂合約,背後的動機都是為了控制錫米貿易。
最初由華人壟斷
在19世紀末期,國內的錫礦業幾乎都由華人壟斷經營,後來英國人看見有利可圖才開始入股收購;1912年馬來亞有80%的錫礦由華人經營,到了1931年,英國人的占比已經超過65%。
早在1890年代,馬來亞的錫產量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產量的一半,錫礦業貢獻英國殖民政府最多的稅收。
錫的用途廣泛,從罐頭食品到香煙包裝都少不了它,如今也用於電子產品的電路板和手機觸屏,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打從19世紀開始,由於霹靂、雪蘭莪、森美蘭發現大量錫礦,吸引居住在海峽殖民地(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的華商投入大筆資金開采,吉隆坡、太平、怡保、金寶、美羅、打巴、務邊都因為錫礦而發展起來。這些礦場同時從中國南方引入大量華人勞工,改變當時的人口結構,在馬來亞獨立之前,華人和馬來人的比例相差無幾。

最初洗琉琅 後期用鐵船
華人最初采用原始的“洗琉琅”(Dulang)方式采礦,他們用一種木製的圓盤在水中以打圈的方式旋轉,直到較輕的物質被衝洗後,留下較重的錫米在盤內。
早期洗琉琅的多數是客家婦女,她們需要獲得礦務部發出的準證才可以開采和售賣錫米,一般上都會在礦地或河邊洗琉琅。馬來人則采用傳統的“割泥溝”(Lampan)采礦法,在地面挖出泥溝將水源導入,再把堆放在兩旁的礦土鏟入泥溝,讓水力衝走較輕的泥土,留下較重的錫米。這兩種采礦法成本比較低,是一般民眾的謀生管道。
資金比較充裕的華商會開辟大型礦場,聘請勞工開采,除了洗琉琅和割泥溝,也漸漸出現“金山溝”(Palong)這種需要特別搭建的工具。開采技術後來進一步使用機械裝置,用鐵製水筆(Gravel Pump)射擊泥沙,再由沙泵抽泥漿上金山溝進行淘洗。

英國人注資後引進高成本的大型鐵船(Tin Dredge)進行開采,這是一座結合沙泵和金山溝的浮塢,全靠機械操作,減少依賴礦工。
目前全馬最後一座鐵船坐落在霹靂州的督亞冷(Tanjung Tualang),已經成為當地一個著名旅遊景點,遊客還可以順道去金寶參觀“近打錫礦工業(沙泵)博物館”,那裏有展示許多已經消失的采礦機械和工具。
檳為下遊工業重鎮
檳城雖然不是錫礦產地,卻是錫礦業下遊工業的重鎮,檳島曾經擁有全球最大的東方熔錫廠(Eastern Smelting Company),而位於北海渡輪碼頭附近的Malaysia Smelting Corporation廠房,則是目前全馬碩果僅存的熔錫廠。
因為擁有全球最大熔錫廠,檳城一度是立定世界錫價之地,每天在這裏的交易都決定全球錫市場的走勢。
為了見證錫礦業過去對馬來西亞發展的貢獻,來自前錫礦區的“林明民眾圖書館”策劃“錫家 · 年華2024”展覽活佛,從今年3月開始至5月,巡回全馬多個與錫礦業有關的城鎮,安排一系列講座和導覽,以紀念這一段光輝歲月,該活動最後一站將於5月19日來到檳城COEX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