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檳城柑仔園路時代廣場的旁邊,有一棟非常引入注目的獨立建築,它的名字是Birch House,前身是東方熔錫廠的辦公大樓,如今租給麥當勞快餐店營業。這座外觀宏偉的白色英式建築,背後是一段檳城熔錫業的百年曆史,見證當中的輝煌與衰退,以及為人津津樂道的民間傳奇。
李振和(1863-1939)是檳城第一代煉錫致富的華商,他在1897年於柑仔園路73號成立“成記熔錫廠”,其後邀請英國人入股將之發展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東方熔錫廠”。





1908年,一座大宅在工廠靠近大路的範圍內建立,取名“成記大廈”,以彰顯創辦人李振和的事業成就。這裏成了他的私宅,裏面住著成群妻妾和子孫。當他把公司股權轉讓給前任霹靂州參政司Ernest Woodford Birch之後,才將大宅改名Birch House。李振和一家人繼續留在這裏居住,直到他於1939年去世為止,過後便成為東方熔錫廠的辦公大樓。
東方熔錫廠全球最大
東方熔錫廠在1998年結束營業後,這個占地5.3公頃的廠址一直被廢棄,直到千禧年後被發展商Ivory收購,整個工廠被夷平改建時代廣場。慶幸的是,由於Birch House本身具有百年古跡的地位,得以被保留下來,發展商還耗資250萬令吉進行修複,把前方增建的雙層長方形結構給拆除,還原大宅本來的面貌。
除了這座大宅,東方熔錫廠的印記也烙印在附近兩條街名之上,工廠後方的街道直接被命名錫礦路(Jalan Timah),名副其實因為錫產而來,此路經過如今的時代廣場和興巴士藝廊後方,一直延伸到風車路。另一條通往工廠的街道取名Jalan Trang,就在目前加馬百貨公司的後方,街名源自泰國南部一個錫礦城鎮,其錫產當時都被送來東方熔錫廠提煉。



薛仁貴塑像成功擋煞
Birch House這座建築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典故,話說當年落成沒多久,工廠就發生妖魔鬼怪之事,搞得人心惶惶,連高僧作法也無濟於事,後來經過風水師提醒,一切源自對面印度廟裏的大鵬金翅鳥作祟,唯有唐朝名將薛仁貴可以製伏,於是就在屋頂上打造一個騎虎拉弓的薛仁貴塑像,對準印度廟的方向,從此便相安無事。
傳說還有不同的版本,指鬧鬼的是大宅,有人夜晚在樓上睡覺,隔天早上卻在樓下醒來。也有人指出塑像人物是神話中的後羿,手上那把正是傳說中用來射日的弓箭。
雖然一般華人相信風水相衝之說,不過每年慶祝神誕遊行時,他們還是會帶著椰子入廟祭拜祈福。這個小塑像經曆“東方”、ESCOY和IVORY的時代都一直屹立不倒,但沒想到麥當勞連鎖快餐店進駐後就無故消失一段時日,直到2020年才重新被安裝回原位,繼續守護這座建築。

屋內古董轉贈博物館
Birch House在日本入侵期間遭遇嚴重損壞,二戰後進行大事修複,才有了如今比較英式的面貌。成為東方熔錫廠的行政中心後,為了增加辦公空間,便向前方延伸到馬路旁,增建一座長方形的雙層樓,完全遮擋大宅宏偉的正面,直到發展商接手後才重見天日,裏面不少古董都轉贈給博物館。
據說大宅後門當時可以直通工廠,曾經是問題員工被對付的地方。大宅兩旁本來各有一條小巷,被政府當局命名為“Chin Ho Square”,以表揚李振和的功績,整排的老店屋曾經是工人宿舍,但也隨著發展計劃而消失,原址蓋一棟棟的高樓公寓和商場。這些曆史事跡隻留下舊照見證,張掛在目前在此經營的麥當勞快餐店內;而時代廣場旁邊的開放空地也以“Chin Ho Plaza”命名,作為發展商對前業主的紀念。
百多年後,Birch House仍然矗立在喬治市中心顯眼的位置,承載著曆史的厚度,保留檳城早期華裔的創業事跡,述說曾經是全球最大規模和營運曆史最悠久的東方熔錫廠傳奇。在連鎖快餐店的招牌之上,Birch House的英文字母清晰地刻在建築上方,連同屋頂上的薛仁貴騎馬拉弓塑像,繼續捍衛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地位。如此重要的獨棟古跡建築,在發展洪流下能夠繼續被活化使用,無論從曆史還是商業角度來看都是一個異數,成為私人企業一個典範,絕對值得檳城人珍惜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