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学习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文 文 文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学生阅读计划”:失焦的指南针永远走不到目的地

“‘学生阅读计划’是一种策略,旨在培养马来西亚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全民阅读的习惯和文化。”

——《学生阅读计划:学校实施的概念和指南》(Program NILAM: Konsep dan Panduan Pelaksanaan di Sekolah)

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文化,不会因此水到渠成。学生阅读计划的问题不在技术执行,而在搞错了检核指标。(Freepik)

提起“学生阅读计划”(Program Nadi Ilmu Amalan Membaca,NILAM)你会想到什么?十之八九,我猜会是——阅读报告。

“你的Nilam交了吗?”

“你们学校有做Nilam吗?”

“这个Nilam怎么这么难填?”

上述三句话里的“Nilam”,说的都是阅读报告。

课程里的Nilam节,大多时候是老师带学生到图书馆填写阅读报告;学校里的Nilam检查,大多时候是确保学生都提交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报告;全国性的Nilam颁奖,大多时候是奖励阅读报告累积到特定数量的学生。无论这是不是计划的初衷,现实中大部分人的观感确实就是如此——“Nilam”等于“阅读报告”。

那么,以“阅读报告”作为计划的关键指标,有问题吗?

假如阅读报告可以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多阅读、会阅读、爱阅读,那不妨火力全开,以阅读报告为方向全力冲刺。只要大家都拼命去写阅读报告,只要大家都积极提交阅读报告,只要大家都积累到一定数量的阅读报告,学生阅读计划就成功了!

问题是,事实并非如此。

空洞的报告

刻骨铭心的阅读历程未必要产出阅读报告,阅读报告的背后也未必是愉悦难忘的阅读历程。当阅读报告成为关键指标,并且还以数量来衡量,情况就更糟了。学生为了填写而填写,老师为了提交而提交,家长甚至为了方便而向书商购买现成材料。一方面,盲目追求阅读报告数量导致了教育现场的虚耗与失焦;另一方面,形象工程又为国家研究单位提供了虚假的信息与数据,“国王的新衣”于是反覆上演。

实际上,校方不可能一篇篇审核学生的阅读报告,做不到。即便能做到,意义也不大。就算确保了学生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完成一篇篇阅读报告,那又如何?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文化,不会因此水到渠成。学生阅读计划的问题不在技术执行,而在搞错了检核指标。只要继续以阅读报告的数量为重点,计划注定荒腔走板。

计划的推行离不开检核,需要以此评估计划的成效,同时据此调整推行的策略。不看阅读报告,那要看什么?

我想斗胆提出几项原则:一、重过程,轻结果;二、重内涵,轻形式;三、重创意,轻规范;四、重分享,轻比赛。简单来说,就是把焦点重新拉回阅读本身,关注阅读发生的过程,探究阅读开展的深度,鼓励阅读活动的创新,分享阅读推广的经验。回到阅读本质,重新想象二十一世纪读者的面貌,踏踏实实往长远的目标出发,避免短视的形象工程以致弄虚造假。

具体可以如何实践,值得另写一篇文章详谈。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相关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走进《人间草木》的美好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探索“家的王国”:走进《父亲的空王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无解的命运 无条件的爱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道德课:灌输还是启蒙?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用什么教学 比怎么教学更重要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亲近儿童文学 读懂儿童心灵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