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千年历史舞狮文化,是最富有民族特色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传入马来西亚超过百年。1983年,大马首创舞狮比赛后,狮艺活动渐渐蓬勃发展;2007年,我国政府正式宣布高桩舞狮为“国家文物遗产”,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文化活动。早期,舞狮与武术有着紧密联系,参与舞狮活动者,多是在国术界具有武术根基的健壮之士。如今,舞狮虽不再需要武术底子,但仍须刻苦耐劳的“打磨技艺”,方能在舞台上万无一失,发光发热!
来自“万挠自由醒狮团”创办人之一的冯国松师傅提出:“一日练一日功,一日唔(不)练十日空”,并时刻与众弟子引以为鉴。
拥有48年历史的“万挠自由醒狮团”,是雪州万挠(Rawang)历史最悠久的狮团。除了冯师傅外,谢健发师傅和黄润池师傅(人称花王)也同为狮团创办人。如今,冯师傅和谢师傅已仙游,而黄师傅也已接近鲐背之年(87岁),成为了狮团的“镇馆之宝”。
创立缘起
1970年以前,万挠没有任何狮团,直到1974年左右,万挠广东会馆成立,黄师傅加入广东会馆,并认识了擅长武术的冯师傅和谢师傅,三人志同道合,一起成立了“广东会馆狮团”。这是万挠第一个舞狮团。
1976年,3位师傅决定脱离广东会馆自立门户,“万挠自由醒狮团”正式成立。“当年,所有的狮团都受到政府严格管控,每年过年前一个月或前两个星期,就要向政府申请舞狮拜年的准证。哪一天舞、在什么地方舞,以及从几点舞到几点,都要写得清清楚楚。这也是当年我为狮团取名“自由”的其中一个原因,我希望政府可以多给狮团自由发展的空间。”
狮团成立初期就拥有约80名会员。每逢过年时,会派出两队舞狮跟乡亲拜年,一队在万挠,另一队在根登(Kundang)。如今,狮团约有40名会员。
刻苦练武
“在我们那个年代练舞狮,都是在纸皮箱上画嘴巴,就当作是狮头来练习。从前,买一个狮头要两百多令吉,现在要四千多令吉才买得到。现代的舞狮舞法较活泼可爱,不像我们当年舞的传统狮,气势威猛,舞动时注重功架,必须是练过功夫的人才能舞。以前的舞狮都是‘打架狮’,就跟你看‘黄飞鸿’电影里的是一样的。”黄润池师傅说道。
黄师傅指出,当年舞狮注重功夫,要学步伐和手法,“以前,我们学舞狮前要先练功,就算已扎马3个月了,都未必能开始学。扎马时,大腿要放玻璃杯,杯子不能掉下来,每次至少要扎一炷香时间(半小时),大腿好像被火烧一样!”
当年黄师傅曾跟随吉隆坡半山芭冈州会馆的黄镇师傅学功夫,且经常练功至深夜。由于黄镇师傅住在广西义山,黄师傅回家必经之路就是坟场,尽管如此也无法阻拦黄师傅练功的决心。
集各家所长万流归海
早期,黄润池师傅父亲除了经营饮食生意,也种植胡姬花,黄师傅也继承父亲种花事业,所以认识他的人都会叫他“花王”。擅长打鼓的黄师傅回忆道,“我父亲原是在吉隆坡茨厂街出售经济饭,熟客都叫我‘卖饭仔’。我每次一听到附近‘兴同乐慈善国术团’(与‘联胜国术团’同为当时的四大狮团。)的练鼓声,都会默默记下来。我父亲每天都会买10斤猪肉做菜,我就负责剁猪肉,每次我都会将剁猪肉,当作是在练习打鼓。后来,‘兴同乐慈善国术团’最厉害的鼓手昌师傅看到我打鼓,觉得我打得很好,就给予培训和指导。自此,无论逢新年或白事,他都会叫我去打鼓,如今我已打鼓打了70年。”
传统和现代鼓法
打鼓超过一甲子的黄师傅指出,以前的舞狮一切都保留“朴素无华”和坚持狮型”原则,不敢违背前辈品范。如今时代进步,舞狮表演也应该跟上脚步,将老前辈传授下来的技术,以“一生二,二生三”创意,并吸取各家所长,再万流归海,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演出。
“以前舞狮,狮头走到哪里我们用耳朵听就知道,因为舞狮在入门和采青时,鼓的打法都不一样,但现代打法已听不出舞狮在哪里了。现代鼓法和以前的鼓法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1980年代以前,舞狮还不流行跳高桩,以前的舞狮表演都是跳桌子、跳椅子和跳咸蛋缸等,所以如果将传统鼓法用在跳高桩,就不适合了,但在表演传统采青时,还是会用回传统打法。”
黄师傅大儿子黄家富和孙子黄顺利皆继承了他的打鼓天赋。黄顺利指出,每个人打鼓手法和节奏都不一样,他祖父打的是舞佛山狮传统的“七星鼓”,如今他们的鼓法虽已融合舞鹤山狮鼓法,例如“十八套路”等,但仍不失传统鼓法精髓。“传统佛山鼓法变化较少,有雷鼓、咬青、探青和起花等不同鼓声;鹤山鼓法变化比较多,由于比赛时,需要演绎很多不同情景和套路,所以需要丰富多变鼓声,才能配合到舞狮动态和舞法,进而营造出不同氛围,使表演更丰富精彩。”
佛山狮与鹤山狮
舞狮主要分南师和北狮两种。最初。北狮在中国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盛行于华南地区、南洋及海外。黄顺利介绍道,“我们狮团舞的是南狮,北狮(北京狮)在大马并不流行,因为北京狮舞法变化不大。然而,我们比赛时,也会取其优点。南狮又分佛山狮和鹤山狮,我们狮团舞的是佛山狮,因为佛山狮是最传统的舞狮。48年来,我们都是舞佛山狮。现在,越来越多人舞鹤山狮,其实鹤山狮原先流行于新加坡,然后才传来大马。他们的演绎方式就是以模仿猫动作为主,且鼓法变化较多。虽然我们舞佛山狮,但比赛时,就会将两种狮舞法融合在一起,各取所长。”
鹤山狮有醒狮和少狮两类,属于改良创造款式,原型与佛山有别。鹤山狮外形特点是矮额头(1)、直唇平嘴(2),以及锤头角,或称拳头角(3)。
鹤山狮由鹤山冯庚长师傅所创。冯师傅从猫的嬉戏、玩耍和捕抓等行为动作中,领悟出狮形猫步,把舞狮演绎得栩栩如生。此外,他还把佛山狮形改进得更轻盈威猛,使舞狮更灵活。
佛山狮来自中国广东省南海县佛上镇。佛山狮头称为“大口狮”,其外形主要有3特点,即高额头(1)、弯唇(2),以及尖角,或称竹笋角(3)。
佛山狮基本上分3种,是以三国时代,桃园结义三猛将,即刘备、关公和张飞作为设计概念。之后,后人再衍生出“五虎六将”,代表关公、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
只有传承才能看见精彩
黄家华曾代表大马去中国比世界赛两次,第一次夺得殿军(第四名),隔年1999年,第二次代表大马去中国比世界赛,因抱病上场而落败。2000年,他帮忙一个师兄弟去中国比世界赛,夺得世界第二,他感慨道,“办狮团是一件花无百日红的事,舞狮最难的,已经不是怎样进全国赛、怎样拿冠军,而是如何应付青黄不接的传承问题。我们希望藉由这次的“万挠自由醒狮团”48年周年庆,将舞狮文化介绍给民众,并且趁这个机会将最传统的舞狮表演呈现给大家。”
日前“万挠自由醒狮团”在48周年庆当天,演绎了两场精彩绝伦的舞狮表演,即传统舞狮表演和跳高桩表演。48周年庆的传统舞狮表演,是由最小9岁到最大50岁会员合力演出,他们将传统采青如叠罗汉和将军栋等,结合在一起演出。
“传统舞狮表演是由10位会员一起抬一个大圆桌,然后大头佛跳上桌,再滚下来,之后舞狮再跳上桌,并在桌上表演将军栋采青。以前叠罗汉可去到3层,就是10人抬一张桌子,4人站上去后,再抬一张桌子,然后舞狮就跳到4人抬的桌子上采青。”
“将军栋其实就是采高青,最早的时候是用一条长木棍,现在换成铁棍。用长木棍采青时,只有木棍最顶部左右两边,有两条突出的短木棍,让舞狮头的人踩住后采青。由于当时舞狮的人都练过功夫,所以背着狮头,徒手就能爬上去,但现在已失传。”黄家华指出,跳高桩表演是由黄润池师傅外孙胡伟樟担任狮头演出。今年22岁的胡伟樟代表雪隆公中校友会师团于2024年第二届全国高桩狮王争霸赛夺得亚军,以及在2024年第20届马来西亚全国舞狮锦标赛.云顶狮王杯中马区夺得季军,他即将在今年9月上云顶比全国赛。
高桩竞技不如从前
“当年,冯国松师傅知道我们要去参加舞狮赛事,就经常提醒我们说,‘一日唔练自己知,三日唔练师傅知,七日唔练全世界都知’。虽然冯师傅已离世十多年,但他的这句‘金石良言’,我们永记于心。”现年50岁的醒狮团会长黄家华(黄润池师傅二儿子)擅长舞狮尾,从小就开始练扎马、翻筋斗和倒立等,几乎每天放学后,就立刻去练狮。
自幼学习传统狮的黄家华,自从1994年看到大马舞狮队在香港夺得世界冠军后,认为自家狮团若去比赛,也必定能取得好成绩,于是要求父亲为狮团购买高桩,并开始与队员一起勤奋练习。
流金岁月
黄家华的那个年代,是见证传统舞狮融入跳高桩的年代,亦是亲身经历跳高桩风靡全球的时代。“1995年舞狮赛事中,你还能看到各种现在高桩赛所没有的精彩表演,例如有些狮队会在桩上面放3~4个瓦煲,然后舞狮跃上瓦煲;也有一些狮队会将杯子放在咸蛋缸上,然后舞狮一跳就稳站在杯子上;有些狮队甚至还表演在鸡蛋上行走,鸡蛋却不碎。”
“来到近代,舞狮比赛多已统一,只比跳桩,其他表演方式和工具一概不能上场,以方便世界各国前来比赛的狮队,不需要携带任何道具,即可参赛。以前的比赛非常精彩,因为每队舞狮带来的道具都不一样,表演的手法技艺也不一样,不看到最后都不知道会表演什么。现在的比赛就比较单调了,除了跳桩还是跳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