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同一个系列影片(不同作者,但内容都互相抄来抄去)指出,有位加拿大遗传学家发表一个理论:“先吃一块无糖饼干,慢慢咀嚼,计算秒数。看什么时候吃到甜味,以此判断唾液中淀粉消化酵素的分泌能力。”
到这里都还没问题,原版的还甚至教我们要重复两次,这就有一点做研究的感觉(其实做实验研究是要重复3次,所以只是“感觉”),但后续解释,也就是14秒以内吃到甜味,代表你是易瘦体质,碳水可以吃多一点;超过30秒就是易胖体质,碳水要吃少一点云云,就都是胡扯了。
一错误二事实
这里出现了一般人容易犯的错误:以为酵素是把淀粉分解至不见,就不会吸收热量。事实是,酵素是把碳水分解成更容易吸收的葡萄糖,葡萄糖越多就越容易吸收过多的热量,就越容易胖。这与易瘦体质没办毛钱关系。
另外还有两大事实:
其一,就算我们分泌口水的能力很差,肠道也还是会分泌更多的淀粉酶。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吃饭都是咬两下就吞,上大号也不会看到白饭,因为小肠还是可以消化那些白饭,并吸收当中的营养。咬两下就吞的问题,主要是伤胃,因为胃酸不能分解淀粉,所以吃一口饭咬30下,就可以减少胃负担。
其二,真正吃很多都不胖的人,是整体消化和吸收能力都差的人,也就是包含口水分泌、胃酸释放、肠胃道蠕动、肠道酵素释放、肠道粘膜健康和益生菌丛等方面都很差的人。
这些人消化吸收都差,所以吃很多都消化不良,也吸收不良,自然就很难胖起来。你可以看看那些大胃王,那些吃很多又很瘦的,就是消化吸收能力差的。
另外,还有一类人原本是胖的,但糖尿病之后爆瘦。“糖尿病”的瘦,也是营养吸收不良造成的瘦。因为胰岛素阻抗,细胞没办法利用葡萄糖,陷入饥饿状态,于是分解肌肉和脂肪。
上述这种小实验,看看无妨,但建议配搭脑袋思考,如此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是半桶水罢了。比如那位遗传学家的专业就只是遗传学,营养学和人体生理学都不怎么样,但这一丁点都不妨碍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