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治療,尿道下裂將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

尿道下裂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指的是尿道開口位置不在陰莖頂端中央。全球每200~250名新生兒中,大約有一名會患上此病。通常建議嬰兒6~18個月大時,做修複手術。在極少數情況下,女嬰也可能出現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患者尿道開口(陰莖口)位置可能位於龜頭附近,也可能位於陰莖體的任何部位。一些患者還可能同時出現陰莖彎曲的情況。
除了陰莖外觀異常,患者也可能面臨各種健康風險,包括複發性泌尿道感染、尿流控制困難和性功能障礙,甚至可能影響生育。如果不治療尿道下裂,嬰兒未來可能會因此產生心理問題。





目前,尿道下裂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但一般認為可能是由於負責刺激尿道和包皮發育及形成的激素功能失調導致。在某些情況下,尿道下裂與遺傳因素有關,因此,如果女性在35歲以上才懷孕,又或經常接觸農藥、工業化學品和激素等化學物質,就可能增加嬰兒患尿道下裂風險。

盡早醫治
修複尿道下裂主要目標是,恢複陰莖正常外觀和功能。研究顯示,若在生命後期才初次修複手術,可能增加手術後並發症風險,例如反複陰莖勃起可能導致手術切口裂開或出血。
各種手術方式
首先,如果患者存在陰莖彎曲情況,醫生會先動手術把彎曲陰莖重建成為挺直。接下來,再將尿道開口重建到龜頭頂端。治療尿道下裂手術方法有很多種,醫生會根據尿道開口位置,無論是靠近陰囊後段、中段,還是靠近龜頭前段,選擇合適手術方法。
某些患者需要接受皮瓣手術,可使用耳朵皮膚、包皮皮膚,甚至是口腔內黏膜來重建尿道,並利用現有陰莖組織,做多層覆蓋,以確保異常開口完全閉合。
常用於修複尿道下裂的手術包括MAGPI、Snodgrass、Duckett和Mathieu手術。如果患者陰莖較小,醫生可能會通過短期激素注射,來稍微增加陰莖長度和周長,以減輕手術難度。
手術後,患者通常需要在5~7天內,使用導尿管引流尿液。長期並發症可能包括複發性尿道口狹窄、尿道下裂複發、尿道狹窄、尿道憩室、尿道瘺管、陰莖彎曲複發,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出現手術切口破裂。
成年人也中招
許多人不知道,長期使用導尿管成年人也可能患上尿道下裂。由於導尿管長期摩擦尿道薄層皮膚,最終導致皮膚破損,形成一種稱為醫源性尿道下裂情況。這種情況在因脊柱損傷或多種疾病導致膀胱功能衰竭患者中較為常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通過在恥骨上方切開一個小口,將導尿管直接插入膀胱,從而轉移尿流。這稱為恥骨上導尿管。同時,醫生會動手術修複尿道下裂,以閉合異常尿道開口。
另外,醫生可能建議患者放棄使用尿道導尿管,改為長期使用恥骨上導尿管。
應該定時複診
尿道下裂修複手術後,有超過70%患者對陰莖的整體外觀感到滿意,並有超過80%患者對性功能的恢複感到滿意。然而,尿流功能恢複效果因尿道下裂的類型和所采用的手術方法而異,恢複率從39~95%不等。
尿道下裂患者出現如尿頻、尿急或排尿時刺激感等下尿道症狀幾率是普通人的兩倍。尿道並發症(如尿道口狹窄、尿道瘺管或尿道狹窄)可能會在初次修複手術後的數年內發生,因此建議患者定時複診。
總的來說,尿道下裂在男性中相對常見,盡管其病因尚不明確,不同病例的表現形式和嚴重程度也有所差異。
修複尿道下裂的目標是恢複陰莖正常功能和外觀。患者應在出現任何問題時,及時尋求幫助,同時也應在手術前,詳細了解手術的長期效果和潛在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