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体验更快的网速?”前几个月,收到明讯传来的广告宣传。详细看了资讯,原来是推销5G网络服务。
只需要加10令吉,就能从4G变成5G。坦白说,我考虑不到两分钟就决定升级,原因很简单——4G的网络素质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纵然住在吉隆坡城市地区,离双塔楼不超过10公里,但4G的速度与覆盖率还是很不稳定。相比其他电讯公司的使用体验,明讯相对来说素质比较好,只是比较在其他国家使用的网速,大马电讯公司依旧还有许多进步空间。
据说,5G的理论速度比4G快了约10到100倍,能让用户以极高的速率下载大文件、流媒体和玩游戏。同时,从资料发送到接收的时间,5G也能低至1毫秒,比4G的50毫秒大幅减少,可以让即时互动变得更流畅。
其他包括能提升移动互联网体验,支援自动驾驶车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智慧工厂、远程医疗和其他需要超高速和低延迟的技术,对我来说都不是需求,但总结来说,5G的网络容量比4G更高,允许更多的设备连接,稳定性够,对于凡事都几乎需要网络处理的现代人来说,5G绝对是时势所趋。
只是,广告很丰满,现实依旧是骨感。
除了刚开始网络线偶尔有5G的讯号外,大部分时候都还是4G。看回配套,似乎也没有强调处处都有5G,而是会在覆盖率不高的地方转换成4G。
我仿佛道士上身,把新手机当成风水罗盘,开始到任何地方都会不定时盯着荧幕,看看何时会有5G出现,试图做记录分享。
货不对办
诡异的是,后来发现5G踪迹越来越少,出现几率几乎还低比Pokemon游戏的罕见精灵,但电讯收费依旧维持一样,当初的广告承诺仿佛爱情,答应很爽快,实践却眼高手低。
近期,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宣布,U Mobile公司获选负责全国第二5G网络的建设工作,跌破市场眼镜。明讯也表示会继续与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接洽,希望能了解让U Mobile负责全国第二5G网络建设的决定。
或许,随着第二5G网络的提升后,大家梦想中的快速网络体验很快会实现,只是我的重点是——若提供的设备素质还未完善,企业是否能收取相对的费用?
若货不对办,说好的5G素质大部分依旧如4G,企业却仍不自觉,依旧用高价来收取电讯费,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是否有责任去定时监管?
据说,被指定为唯一5G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国家数码公司(DNB),去年12月31日在人口稠密区达至80.20%的5G网络覆盖率,超越政府原定预期目标,但这份数据似乎没有呈正比地反映在大众使用体验上,不少人认为5G根本只是名目上的改变。
究竟电讯发展的普及性与收费是否合理?广告宣传词有没有夸大嫌疑?我想看到这则新闻时,不少人在乎的反而是这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