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過後,痛定思痛;推倒重建,在所不惜。
周日結束的第115屆全英羽球公開賽,五個項目的決賽都是亞洲決戰亞洲,歐洲靠邊站,中國韓國各贏兩個冠軍,日本女雙收獲一個。
就這樣,英國伯明翰結束一次巴黎奧運會以後具有含金量和參考價值的博弈和檢閱。





很遺憾,盡管這次派出除女單以外的參賽陣容,但大馬(包含國家隊和自由人陣營)不僅僅連半決賽都擠不進去,走最遠的也隻是女雙陳康樂與蒂娜以及混雙吳塤閥與賴潔敏,但他們都倒在8強。

拿出實際行動吧
在大馬,就國家隊的角度,羽球總會代理會長拿督蘇巴馬廉表達不滿、失望和震怒,爾後還聲稱羽總將針對國羽這次的表現緊急檢討,找出原因;印尼前奧運會男雙金牌、國羽教練總監烈西更直言:“這是(成績)我執教生涯中最丟臉的一次。”
然而,必須點出的是,無論不滿、震怒、失望、緊急檢討還是丟臉,更多的意義是情緒上的表達和宣泄而已,道出心裏感受的任何語言和用詞,都遠遠不及一個實際行動。
何謂實際行動?就在場內打不出成績後,一定會聽到球員之間不和諧的聲音,最近就傳出混雙杜依蔚在社交媒體刪完搭檔陳堂傑的照片等。
沒成績就不和
數十年的通病
這是大馬羽壇數十年來的“通病”,西迪兄弟拉昔夫與再蘭尼打不出成績,也伴隨失和的風波;謝勳寁(順吉)與蘇明強也是,古健傑與陳文宏到當今的陳康樂與蒂娜,這問題一直都無法解決。

當然,其他球隊也有類似問題,沒有成績就有芥蒂、磨擦或互相指責,但其他球隊可以通過內部溝通或拆夥妥善處理,其中拆夥這一塊,大馬就難辦到,因為兵源和資源實在有限,拆開甲乙,但找不到適當的丙丁。
可別以為僅僅是每一年都有舉辦的全英賽罷了,這樣想的話問題更大了,首先全英賽是超級1000賽,分量不容置疑,另外,如果全英賽都只能走到8強,奧運會呢?
奧運會金牌
等了32年
從1992年巴塞羅那第一次把羽球列為奧運會正式競技項目開始,每一屆奧運會,羽球都被視為最有希望奪得大馬史上第一枚夏季奧運會的項目之一,但一直到2024年巴黎,大馬羽球選手隻留下“繼續等”三個字。
球迷對羽球隊有所要求是合情合理的,遠的不說,最近羽總也聘請了兩名海外名帥,主管單打的佐納申(丹麥)以及主管男雙的彭偉信(印尼)。
可以說,各種到位資源和條件都環繞在羽球隊身邊,下一步是出成績了,體育競技就是這麼殘酷現實,任何體育人都不例外,身在這個位置,就有這個位置的要求和使命。
換掉羽總管理層?
現在是“群龍無首”
舉凡大馬球員打不出成績,社交媒體的留言都會出現關於:羽總領導層換人的說法,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
然而,上一任會長丹斯裏諾紮卸任後,大馬羽總目前處在“群龍無首”的處境,現在由代理會長領導,日後改選若出現新領導,可能會衍生不同的想法和管理,然後一整個管理層和球隊,就得重新適應。
實際行動和執行能力,是眼下羽總和國家隊,乃至整個大馬羽球都迫切需要的,無論是領導,教練還是現役球員,如果不能勝任或不稱職,就應大膽摒棄,毫不手軟,這包括不惜來一次推倒後重建。

問題實在太多
擔心找不到路
直到今天,大馬羽球的弊病和問題太多了,技術落後、心理不強、情緒波動、滿足現狀、青訓瓦解,好苗流失;都一一折射在今天的格局。
身為羽球迷,實在不想聽到羽總的檢討結果是:球速太慢,風向、氣流、備戰不足、因為擔心被割愛而壓力太大等熟悉又麻木的說辭。
隔靴搔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最後大馬羽球隻會落個找不到路的下場。
2年前,韓健曾說,“馬來西亞是一個靠吃老本的羽球強國”,2年過去,敢問這老本還剩下幾斤幾兩?

2025全英羽球賽 大馬球員戰績
●8強出局
※女雙:
陳康樂與蒂娜(國羽)
※混雙:
吳塤閥與賴潔敏(自由人)
●次圈出局
※男雙:
吳世飛與諾伊祖汀(自由人)
●首圈出局
※男雙:
謝定峰與蘇偉譯(國羽)
葉睿慶與阿裏夫(國羽)
萬緯聰與鄭凱文(國羽)
王耀新與張禦宇(自由人)
諾阿茲林與陳蔚強(自由人)
※男單:
梁峻豪(國羽)
李梓嘉(自由人)
※混雙
陳健銘與賴沛君(自由人)
陳堂傑與杜依蔚(國羽)
許邦榮與鍾舒韻(國羽)
黃天啟與林秋仙(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