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訊)美國向我國征24%對等關稅;大馬中小型企業公會總會長陳棋雄指出,與鄰國如越南46%和印尼32%相比,我國遭征收的關稅仍較低,從而在某些領域如手套、家具和電子電器產品,為本地製造商提供一定的競爭優勢。
他提到,在半導體和電子電器行業,由於大部分生產在自由貿易區和許可製造倉庫(LMW)內進行,未直接受到關稅影響,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競爭力。
唯他向《中國報》說,受對等關稅影響,美國消費市場必定會面對通脹壓力,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會下跌,從而影響我國的出口量,畢竟我國出口的美國的產品大多都是消費產品。
他也說,面對美國政府突如其來的宣布,一些已談妥價格的交易將受到影響。
“你不供貨又不行,你供貨的話就會虧損,做不成生意還可能被列入黑名單,影響深遠。”
該會建議進行政府對政府(G2G)談判,以實現公平和對等的關稅調整,同時要求美國在關稅政策上提供清晰和透明的信息,以助中小型企業做出更好的規劃,另也要通過經濟外交,推廣大馬的出口優勢。
采取措施減少負面影響
陳棋雄說,許多中小型企業正采取措施減少對等關稅對業務的負面影響,包括擴大出口市場至其他國家,探索西亞、非洲、東盟和印度等替代市場,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他談及,中小型企業可采取其他措施,如實施自動化和數碼化,以降低運營成本及保持利潤率、重新調整定價和商業模式,以適應關稅變化、加強區域供應鏈的合作與整合。
他認為,政府需要提供各種形式的支持與激勵措施,以幫助中小型企業應對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如出口補助金和激勵措施、用於投資自動化和技術轉型的貸款便利和財政補貼、提高出口效率的培訓和能力建設計劃,還有物流和運輸支持,以探索替代市場。
“我們控制不了(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只能等政府出手。”
或致工廠關閉和遷出
另一方面,勞工法律改革聯盟(LLRC)擔憂,美國對大馬實施24%對等關稅政策,可能迫使一些製造公司遷出大馬,並關閉工廠,進而導致數以萬計的工人因此被解雇。
該聯盟主席哥巴克裏斯南發文告說,過去10年,中美貿易戰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環節,新投資和新製造工廠湧入大馬,為工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為大馬帶來新的技術。
他直言,關稅政策或會迫使這些工廠關閉,這也將嚴重影響其他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如柬埔寨、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孟加拉、斯裏蘭卡和中國。
“這些國家都為美國消費者提供更便宜的產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敦促大馬政府,重新考慮過度依賴外國直接投資的經濟政策。
“從長遠來看,昌明政府應該為本地工業家提供激勵措施,以投資於製造業及其他行業,從而在國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國內投資與外國投資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