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乘搭馬航去香港。每年坐馬航出國多次,今趟行程發現馬航開始求變,但不見得比以前好,反而變糟了。
首先,之前無論是商務或經濟艙,過去在機門旁都會擺著一個架子,放了本地幾份中英文報紙,讓乘客在旅程中可讀報,打發時間兼取得最新資訊。
今次向空服人員瞭解到,馬航為了削減營運成本,已不再提供報紙給經濟艙乘客;但是我並沒因此放棄在機上讀報的習慣,在近4小時的行程中,多次追問空服人員,要求把商務艙乘客看過的報紙拿過來,結果到下機前還是不得要領。
此外,在今次的來回行程里,發現餐食差了許多,記得在過往,坐滿人的機艙內至少會有3到4名空服人員,今趟只有兩名,他們用了很長時間,才把食物和飲料送到全部乘客面前。
在下機前幾分鐘,我在等待入洗手間前,把以上發現反映給空服人員知道,她面有難色地回應,我留意到的都是真的,馬航作出以上改變,是要大幅度削減成本。
未來定位非常重要
為了維持預期的商品或服務成本而犧牲品質,是營運和行政上最不智的做法。在減低成本前,管理層是否有考慮過其他選擇?如找出替代方案、採購方面進行調整、用創意輔助營運、與顧客合作,或通過教育和環保提高員工效率等,多方面的思考和研討后,才有制度和計劃性的逐步進行改革。
一味為了減低經費而讓顧客受罪,讓顧客付出一樣的價錢,但得到比之前品質差的產品或服務,無疑會令顧客心有不甘。如果馬航的素質下跌至與廉價航空同樣水準,那乘客會思考不如就選擇廉價航空好了。
所以馬航的未來定位非常重要,它聘請外國專才回來決心要起死回生,更要重新尋找生存與競爭的空間。國人都知道馬航過去不振真正問題不在產品本身,而是背后營運不當和受朋黨所累,若不對症下藥,到最后只會原地踏步。
(稿費捐南洋報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