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思宁格勒

文 文 文

張以勒:馬中建交插曲

馬華元老曾永森受封為“敦”。近幾年的國家元首華誕都甚少賜封“敦”,今年則賜封了3人,其中即包括曾永森。

 曾永森過去的黨國地位,不可謂不顯赫:曾任馬華署理總會長、聯盟總秘書、國陣總財政、內閣部長、上議院主席。最令人稱道的是,他是馬中建交的大功臣。他曾是馬來西亞乒乓總會會長,他在任期間適逢中國“乒乓外交”的展開,曾永森以身兼黨國要職和民間團體領袖的特殊身分,促成馬中建交。

 2014年是馬中建交40週年,曾永森接受中文媒體專訪,把當年執行馬中建交任務的過程娓娓道來。曾永森在專訪中透露,他早在1971年即展開大馬與中國的“乒乓外交”,但兩國卻遲至1974年才正式建交。擱在中間的關鍵問題,就是在大馬國內30余萬名持紅色身分證的華裔公民權問題。

 30萬人加上他們的家庭成員,牽連人數達百萬人。以中國的法律角度而言,中方認為30萬人是中國公民,但時任首相敦拉薩要把這30萬名華人留下來,堅持他們是大馬公民。這就導致馬中雙方還未就建交問題談判,就得先談妥這30萬人的國籍問題。雙方自1972年談判至1973年,仍無法找到妥當解決方案。

 曾永森于是建議擱置法律問題,兩國先建交,然后才讓這30萬人自行決定是登記為中國公民,或自動成為大馬公民。其建議獲得雙方接納,馬中在1974年5月31日正式簽署協議,建立邦交。


少部分華人仍心繫神州

 馬中建交后,30萬人通過國語口試及各方的合作,逐步取得大馬公民權,不願申請者多已老去。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年長人士仍持有紅身分證,但畢竟是極少數,問題基本上已不存在了。

 30萬人的公民權問題,主要是國家獨立時公民權運動遺留下來的。

 馬華自1949年建黨以來,就開始推動華人登記為公民的運動。截至1953年6月,已有超過115萬名華人成為公民。接著在1957年馬來亞獨立過后,馬華再次發動華人登記公民運動。

 獨立后一年至1958年8月31日,再有100萬個華人登記成為公民。

 兩次的公民權運動,馬華共協助超過200萬馬來亞的華人成為公民。在當時,超過90%華人獲得公民權。不過,畢竟還是有漏網之魚。基于各種因素,如少部分華人仍心繫神州,期望有一天回歸中國,部分則可能因信息不靈的問題,而錯過登記 為公民的機會。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思宁格勒

相关文章

張以勒:安華為何覲見各州蘇丹?

張以勒:東鐵帶來長遠利益

張以勒:是華人,也是馬來西亞人

張以勒:十年之戰,終極之變

張以勒:無可辯駁的真理

張以勒:反華論撈選票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