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身兼多職皆離不開電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身兼多職皆離不開電影

特約:子若
圖:楊智聰、受訪者提供



今日登場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
在上一期的《週末架勢堂》裡,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為我們講述從身為中學生開始磨劍,在很年輕的歲月裡,就踏上全職專業影評人的長征路。

如今,他的身份是多重的。他說,他的工作很“怪”!他以策展人身份出席世界各地的影展,第一時間把新鮮出爐的電影看一遍,一是為台北電影節物色影片,二來把觀后感寫給台灣的媒體。

從影評人跨領域到電影節策展人里程碑中,有個非凡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以《聶隱娘》奪下2015年第68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侯孝賢。



過去那些年忙于金馬影展的侯孝賢導演,延攬聞文祥來策劃這個影展時,他首先閃現過婉拒的念頭,因為他曾經把影展該有的新鮮事,都投放到了之前所做的台北電影節裡頭,以致沒有太大的把握能把金馬影展辦好。

“金馬”概括了金馬獎頒獎典禮、金馬電影展、電影評審工作,以及創投會議和電影學院等事宜,整個大會的過程是極繁雜,侯導其實要他把一攬子任務都扛起來,並且需要借助他對電影的熱愛,為它注入新氣象。

“當時,我心裡是這麼想的,如果連侯導當主席也無法闖出一條新路,那麼,我們這些電影人應該死心了吧!”他笑言:“既然他說,讓我們來玩。我就回他說:好吧,我們就一起玩一下吧!”

一群玩心十足的電影大小孩,這一玩就是六年的金馬獎過去了,“金馬最具挑戰的是,它涵蓋全球的中文電影,服務的對象來自世界各國,要做很多的事情來使它產生很大的力量。”

他苦笑說:“幸好,我們都把電影當宗教,所以很虔誠地繼續做下去。”

20導演串成特有回憶

期間,聞天祥見識到了一個大導演最了不起的辦事方針。

“侯孝賢是一個名氣響噹噹的導演,而且我知道,他工作時是非常嚴厲,要求非常高,但他對我們卻是好得不得了。”

后來,侯導對他們透露,由于自己不懂得策展,所以,找對的人做對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對!這一路走來,在聞天祥眼裡,侯導非常尊重每個環節裡的專業人士。

“我們都會對他說,有些事情不能妥協,比如:不能讓政治干預電影獎時,他都會扛起重責大任,做好把關者的任務。”

用人不疑

他們甚至還對侯導開玩笑,說道:如果你退一步,我們就把你推出去!他也欣然接受這個挑戰。

在做了對的人力資源調配后,侯導的另一個辦事方針就是“用人不疑”,相信每一個幫他做事的人,也用行動支持他們。

聞天祥以2011年金馬電影獎為例,當時,他們邀請了20個台灣導演(10位新銳導演,加上10個有豐富經驗的導演)合拍一部電影。

每個導演在限定的時間(五分鐘)和金錢(台幣50萬)裡拍一部短片,然后,再由剪接師把每個導演的短片剪輯合成一部電影。

“當時,我們也要侯導參與這部電影,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侯導也欣然答應,並且對聞天祥說,他打算找舒淇來演,“我對他說,即使是大卡,他的拍攝經費也是與其他導演一樣的哦!”

這項工程好玩的地方在于,每個導演都不能預先對外透露自己拍攝的內容,僅僅按大會開出的主題《台灣特有》拍出“台灣到底是什麼”的內容,導演們也不能要求自個電影出現的秩序。

這部《台灣特有》后來成為2011年金馬影展開幕片,結果,當電影上映時,每個導演都有驚喜,當地媒體更形容這部電影為台灣電影史上最夢幻的組合。

這也是聞天祥最樂于憶述的一件事!

因為喜歡再累也快樂

聞天祥自覺最大的幸福感在于,他的工作正好是他的興趣。他直言,若是有一天,看電影不再擁有快樂,他會毫不猶豫就停止這工作,“因為這太不划算了!”

當每個人都覺得赴往康城影展觀戲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可是,對他而言,這種從早看電影看到三更半夜的工作,是樂趣無窮的。

“若是在一部電影裡出現了某個精彩鏡頭,我就會覺得那一天是值得的。”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容易被電影激動的人。

所以說呀,一部好電影真的需要認真的看電影人,才是對整部電影製作團隊的最珍貴回饋,同時也是一種尊重。

至于如何當個有素質的觀眾,我們不得不請教走遍世界電影影展,看遍天下無電影數的聞天祥了。

他認為,走進電影院時,一定要抱持開放的心,因為每一次進場前,都知道自己要看的是什麼電影,對該電影導演和主演者都有所瞭解,大家自然而然會對該電影有所預期,“我們一如既往希望電影有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驚喜。“

“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定要用開放的心去觀賞,若是看到有不一樣的情節時,當下的感受是開心的,而不是生氣,或者埋怨與自己原來設想的並不雷同。”

不管好片爛片 一定看完

對聞天祥而言,看電影是必須有始有終,一定要把整部電影從頭看到尾,他的信條是:“只要導演拍得出來,我都一定看完。”

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因為遲到而遺漏了某些片段,但這些卻是起著重要作用的鏡頭,因而把電影完完整整地看完是非常重要的事,“這也是對電影人的一種尊重。”

不管是別人口中的好片或者爛片,他都用這種態度觀賞,“我會想:他為什麼可以這樣子拍呀?好與不好的電影都會讓人想問這個問題。”

而他之所以會對一些影片做出批判,那是出自于對電影的愛護與尊敬,“導演理應我們都還要愛電影,他怎能不尊重電影呢?”所以,不論是讚頌或是批評,這都是出自于對電影的愛。

有了開放的心去享受一部電影帶來的樂趣,散場以后,還有另一個思考工程,“每看完一部電影以后,我就會開始重新組織整部電影,分析每一個場景如何、為何會這樣拍攝,以及釐清該部電影的優劣處。”

若是每一個看電影的人都用以上心態去觀賞一部電影,這就無愧于電影人,同時也對得住電影評價者這個角色與責任。

以愛為出發點 傳遞好電影

當一件事成了一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這樣的追求宛如信仰,“如果正如李安導演說有電影之神,那麼,我就以宗教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工作。”聞天祥認為,影評這件事就像傳教,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宣揚方式,但大家同樣是以愛作為出發點。

當他是一個影評人時,他透過文字感染讀者;當上老師身份以后,他則以語言方式去傳播電影觀點;作為一個策展人,他用自己精挑細選的電影,用心良苦安排前來赴會的導演,以傳遞自己對好電影的看法。

電影給了他一個世界,他也把這個世界介紹給大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