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1日综合电)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至今有超过160万人确诊、10万人丧生。有来自英国及德国的科学家利用基因网络技术,重塑病毒的初期演变路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4月8日刊登一篇由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家福斯特博士(Dr Peter Forster)及研究团队撰写报告,他们分析首160名确诊者的病毒基因组,经过排序后发现病毒曾有多次异变。
该批病毒基因组样本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3月4日之间取得,研究团队以考古学DNA序列史前人口的技术,得出病毒演变成三个系统,他们以A、B、C分类。
研究指,被称为“人类最早病毒基因”的A系病毒与蝙蝠及穿山甲身上发现的病毒非常接近,并在疫情最初爆发的武汉找到,令人意外的是,A系病毒却不是武汉最流行的类型。A系病毒主要在美国及澳洲患者身上发现,另外曾在武汉居住的美国人亦有同类型病毒。
B系病毒则是由A系病毒经过两度异变后产生,包括武汉在内的东亚地区样本大多都是B系,而在东亚地区以外,则极为少见。
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出于两种可能。其一,“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也即一群规模小而孤立的病毒,异变形成新群体,反映基因出现瓶颈情况。其二,B系病毒可能因免疫学或环境原因,适应东亚人群,并需要异变才可在东亚之外传播。与此同时,B系病毒在东亚的变种率较低。
至于C系病毒则是B系的直系变种,是B系的“女儿”,在法国、意大利、瑞典及英国的早期病例样本上都有找到,属欧洲的主要类型。该研究的中国大陆的样本中没发现C系病毒,但在新加坡、香港及韩国的样本中找到。
研究亦指出,意大利其中一个最早的确诊个案是从德国首宗病例在1月27日传入,而另一名意大利初期患者则与新加坡群组有关。
福斯特称,利用演化网络分析病毒演变,有助找出其他新冠病毒的不明感染来源,从而找出阻止疫情扩散的方法。
文:综合报导
图: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