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社頭條】當年一口氣 今日成大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粉紅社頭條】當年一口氣 今日成大器

報導:張潔瑩



常購街的人一定聽過British India,向來以高級、高價及高品質著稱,可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這個享譽國際的品牌是“大馬製造”的本土品牌。

不過當初聯合創辦人劉佩(Pat Liew)創立這個品牌時也是賭一時之氣,卻沒想到這口咽不下的怒氣,反倒成為推動她前進、壯大的衝勁。

如果沒有當年的那股怒氣,或許就沒有今天的British India。



人們普遍視憤怒為低情商(EQ)表現,但是有時候,怒氣無傷大雅,反倒是個人成長推動力。

看到劉佩的第一印象:她一定是個直爽且敢怒敢言的人,談了幾句后發現確實如此,提及43歲才創業的原因時,更鞏固了對她的看法。

“我在時尚圈打滾了近40年,43歲那年才決定創業及建立新品牌,很多人覺得我有遠大理想和抱負,其實不然,創立British India的原因很單純,也很衝動,就只是為了出一口氣。”

在創辦公司之前,劉佩在本地美羅百貨(Metrojaya)擔任採購主管,負責引進外國品牌服飾,由于熱愛工作,也在公司內任職相當長時期,直至新管理層進駐。

“當時新管理層有點不近人情,有員工受委屈,我試過與新管理層僵持討論了將近4小時,只為了為月薪1500令吉的員工加薪,單單是這一點就讓我無法和他們繼續合作。”

凡事盡力做到最好

她指出,當時憤而離職后決定自創品牌,只為了出這一口怒氣。

“財力上無法與之抗衡,我只能用其他方法反擊,所以決定自創品牌,加上當時環境對本土品牌仍有偏見,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個國際品牌。”

一介女流欲在當時的商界闖盪已經不容易,更何況劉佩坦言曾受到來自前公司的壓力,已經談好的店鋪突然說不能租了,說好的面積突然縮小數倍。

“當時怒氣極盛,這些都無法阻撓我,當時很專注想解決問題,有人問我43歲還創業難道不累嗎?我只能說當時我真的是一股怒氣上心頭,只想著必須要做且一定要做好,其他的沒想太多。”

被詢及以現在的成就衡量,是否覺得自己成功時,劉佩認為成功難定義,反倒自己做事本來就是完美主義掛帥,凡事盡力做到最好,就可對自己交差。

生意大小非重點最重要好玩

創業初期犧牲極大,劉佩幾乎不出外用餐、斷絕所有社交活動,晚上也不出門,原本熱愛的旅遊也從1年很多次減剩1次,不過她把創業當終身事業,好玩(fun)與規模大小之間,她選擇好玩。

“比如說今天你的朋友硬把你帶到一個派對,最生氣的一定是派對並不好玩,我一直都這么認為,所以不會為了做大而忽略了好玩的部分。”

與著名導演已故雅思敏阿末(Yasmin Ahmad)為好友的劉佩說,創業過程中不只一次為了有趣的元素放棄其他考量,只為了達到意想中的結果。

“過程中的犧牲很多,剛開始創業時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只是工作和家庭,不過我很慶幸有家人和很多好友,以女性為主,她們總是能夠適時地讓我知道,人生不是孤軍作戰。”

她笑說,能夠一群朋友在一起說說笑笑,互相給于忠告及幫忙,那種感覺是很美好的,甚至可以說是男性與男性之間無法達到的境界。

人沉悶工作才會沉悶

從小就是“服裝”設計師,劉佩相信身上就是有著不死的時尚魂,不過在此行業打滾近40年,不是熱愛時尚就可以,必須從A到Z都了解,有95%會是最不想做的事。

“我家開布料店,從小大家最愛玩、可以換衣服的紙娃娃,我不但玩,還幫鄰居小朋友的娃娃設計新衣裳。”

儘管從小就有時尚觸覺,14歲以前的劉佩卻是個不愛女性化打扮“男仔頭”,直到遇上喜歡的男生,才開始愛上打扮。

“其實我一開始最想作的是跨國企業的行銷執行員,可是卻一直無法找到工作,結果在英國時就進入了一家百貨零售公司,從此進入時尚行業。”

個性使然,劉佩說她無法只做一件事或是坐著等工作,于是當時她開始推廣峇迪(batik)零售,讓自己忙起來。

創業后也一樣,她指出,尤其時尚業並非想像中風光及容易,從設計、選布料、裁減、顏色等各步驟,有95%是繁瑣且不會想要做的事。

“我常常告訴別人,如果你覺得工作沉悶,那肯定是因為你自己是個沉悶的人,否則何不想辦法為自己的工作或事業帶來新想法及驚喜?”

她亦指出,這種想法不應局限于男女,尤其在現今社會的男士們,若身邊女友人或是另一半想在工作及事業上有所作為,更應該協助支持。

退休丈夫力挺創業

人們常說談錢傷感情,可以的話不要和朋友或家人做生意,免發生事端時破壞感情,不過劉佩一提及要創業時,丈夫雖然已退休,也二話不說“重出江湖”助打理業務。

劉佩指出,當時氣上心頭,只想做出點成績,做丈夫的自然鼎力相助,協助打理專長的財務事宜。

她笑說:“儘管對數字較敏感,他卻不執著于金錢,45歲的時候已經退休,並且告訴我:錢不花就不是你的,所以我們不會有金錢上的糾紛。”

“他也明白我的個性不會魯莽行事,所以當我說要創業,他也沒想太多就決定一起打拼,我覺得這是對我的一種信任。”

所以兩人稍微打打算盤后,在抵押了房子也不會留宿街頭的前提下,一頭栽進了商場,拼出了這個國際品牌,一晃又是20年。

“在我這個年齡,自然會很多朋友早已退休沒有工作,一起出來聚會就會看到差別,精神及思路方面都會比較清晰。”

不過她也自嘲,人到了特定年齡,身體機能開始放慢,迫使她不得不開始做最討厭的運動。

“我真的很不愛運動,不過我們家就是傳統華人家庭,聚在一起就是吃,而且我也很愛吃,不運動根本無法消化美味的晚餐。”

愛印度也愛印度餐

1. 你最喜歡的菜肴?

日本餐及印度餐,我真的很喜歡印度,覺得那是個充滿色彩的國家。

2. 最常用餐的地方,比如餐廳或咖啡座?

新加坡的日本餐廳Tetsuya是最常回去光顧的餐廳。

3. 最喜愛的零食或小吃?

(想了很久)果仁巧克力,無法抵擋巧克力的誘惑,所以常常收到后會帶來公司和大家分著吃,減輕罪惡感。其實椰漿飯、炒粿條這類美味的本地美食,對我來說也是無法抵擋的。

4. 是否也善廚?你的拿手好菜?

我很愛烹飪。拿手好菜很多,尤其是海鮮類料理,海鮮意大利 面、Pavlova蛋糕等。

5. 用餐食的習慣?或有什么用餐禁忌?

不喜歡吃飯咀嚼聲太大。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