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源自美國 中文樂壇崛起脫口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源自美國 中文樂壇崛起脫口唱

特約:蘇德洲



Open Mic是個讓現場觀眾直接上台表演的舞台概念。一般上,想表演的朋友得提前報名。演出類型,通常以藝文活動為主。在西方樂壇,Open Mic提供平台,讓有心往舞台發展的朋友借此吸取經驗。

近年,Open Mic概念在大馬國語及英語獨立音樂界普及起來,唯中文音樂界對此概念依然陌生……

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國內首席中文爵士女歌手何芸妮、本地音樂人潘沁珈和電台播音員王彪民因懷著共同目標,決定在大馬中文樂壇推動Open Mic,提供舞台給喜愛音樂的朋友,也希望樂迷多接觸新音樂人。



在Open Mic尚未有中文名前,他們決定稱它為《脫口唱》,並在去年9月開始推動,邀請“素人歌手”一起開音樂會。

何芸妮是“脫口唱”主催人,潘沁珈是舞台總監,王彪民負責平面設計,除了他們,10年來默默推動本地原創音樂的“留意聆聽610t.com”網站,與場地提供Good Friends Cafe一拍即合,隨之讓“脫口唱”的雛形得以形成。

開放給有興趣者表演

Open Mic在國外非常流行,在馬來樂壇也推行了兩三年,只是我們鮮少接觸,不知它的存在,首個推動人是Reza Salleh和Az Samad。

雖說這概念在本地中文樂壇才剛起步,何芸妮說,“脫口唱”的誕生,Reza Salleh和Az Samad功不可沒,因為對方在美國看到這種文化,並將它引進馬來西亞。

在國外,Open Mic一般由一些餐廳在周末時光,邀請知名樂團助陣。然而每家餐館均有預算,在其他日子例如週一到週五,人潮不多時,就開放舞台讓有興趣的人表演,沒料到的是,這無心插柳竟醞釀出新的舞臺文化。

何芸妮和潘沁珈早期常受邀參與Open Mic,但主辦的都是馬來音樂界的朋友,因此,她們遂生起了一個念頭:“本地中文樂壇,有沒有人知道這概念呢?”

三人聊著聊著,想為中文樂壇注入新氣息,因此開始推動Open Mic,並把這活動稱為“脫口唱”。

提前一個月接受報名

Open Mic的馬來版本,晚上八時開唱,表演者傍晚七時就開始報名,由于是公開的,表演者可以是任何人,當然也會有藝人歌手。Open Mic推動了三年,所獲得的成績是,吸引了不少表演者以及觀眾。

何芸妮說,在華人圈子裏,遇到比較困難的問題是,報名者一般較含蓄,不太踴躍。同時,他們也擔心,如果採取當場報名方式,可能面對的情況是沒人來報名。于是,稍微改變了形式,在決定了表演日期的前一個月,讓表演者通過電郵方式報名。有了這個概念,他們用了兩個月來籌備,Open Mic便在去年9月開始活動。

每人10分鐘音樂交流

中文版“Open Mic”,每人有十分鐘表演時間,並要求必須有現場樂器伴奏,謝絕卡拉OK。如果你不通曉樂器,又有躍躍欲試的衝動,那該如何?

何芸妮說,不懂樂器的表演者可以找樂手,也可向主辦方尋求協助,唯主辦單位只扮演穿針引線角色,后續則由表演者自行接洽。這樣的做法,何芸妮解釋,是希望和鼓勵參與者能與其他音樂人交流,有合作才會有火花迸出,對樂壇而言,可是件好事!

“其實,我們不希望大家來《脫口唱》只是看表演,也

希望能夠做到音樂上的交流。所以,每場演出的最后環節,

會進行一場主催人和舞台總監帶動的交流會,分享做音樂的事情。”

義務推廣音樂活動

“脫口唱”目前每月辦一次,有些人會問:“這樣好的活動,怎么不每個星期辦呢?”

這不到十人的團隊,各有工作在身,要每周舉辦,他們可能做不來。而且,這是義務性質的工作,活動宗旨只為推廣音樂。另一個問題是,頻密舉辦是否能夠吸引足夠的觀眾?同時,他們也擔心,表演者會不會來來去去都是同樣的人?這些問題,經過反復考量,團隊才做出每月主辦一次的決定。

潘沁珈說,“脫口唱”從去年9月開始,她從中看到的是,因為不頻密,因此讓表演者和觀眾充滿期待。

聽眾給愛心 為歌者加油

潘沁珈說,“脫口唱”是個開放形式,誰都可以來唱,偶爾他們也會設下主題,獲得許多素人,甚至是一些淡出樂壇已久的朋友報名參加。她不否認,現在許多人都被歌唱選秀比賽影響,因此觀看歌唱表演時,會把自己當作是評審,為表演者打分。

“脫口唱”正好相反,台下的觀眾不會有這樣的心態。當表演者發生小狀況,突然掉淚或唱錯音,台下的觀眾都會拍掌,甚至呼喊“加油”來為表演者打氣。簡言之,“脫口唱”不介意表演者歌藝如何,不介意年齡,又或演繹平平,反之就是鼓勵他們上台表演,把夢想分享出去。

何芸妮說,除了“脫口唱”這三個字之外,其實Open Mic不是他們的專屬,也沒特許經營權,因此其他單位有意思在其他地方,以這樣的形式推動,他們願意給予配合和意見,例如他們推動時,問題一來也會致電詢問Reza Salleh。

她說,這“脫口唱”曾走出雪隆到居鑾進行,他們也計劃到檳城和馬六甲,讓喜歡音樂的人們,從中學習和交流。

這也是交心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故事,有自己酸甜苦辣的經歷,“脫口唱”不僅提供素人表演空間,它更像是一場“交心”的聚會,活動宣佈結束后,大家帶著豐富的心靈歸去。

潘沁珈說,駐唱歌手在民歌餐廳所演繹的,是大家熟悉的歌曲,再不然便是等聽眾點歌,但“脫口唱”不一樣。“脫口唱”是誰都可以來唱,而且沒人知道表演者要唱什么?

素人的演唱,也許很普通,但他們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時,卻可牽動台下的觀眾。都說好音樂扣人心弦,要是好的音樂與有故事的人生交織,共鳴瞬間產生,臺上台下一起感動。

讓自己自信地演出

“脫口唱”現在漸漸吸引了不少已淡出的歌手報名參加,重拾舊夢,其中一個在生命中起著最大變化的,便是2004年Astro新秀大賽冠軍吳國菲。在參與“脫口唱”后,他不僅重拾唱歌的夢,更加入“脫口唱”團隊,與何芸妮、潘沁珈與王彪民攜手合作。

吳國菲去年9月參與“脫口唱”時,帶著他的創作,重新站在舞台上,團隊之后也為他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他說,“脫口唱”與他過去參加的歌唱比賽和商演,相當不同。前者的舞台是讓表演者自由發揮,這個舞台沒人會理會表演者用什么方式演繹,又或演繹什么歌?每個出席者都帶著不一樣的心情來捧場,共同享受音樂所營造出來的快樂!

相反地,歌唱比賽注重技巧和演繹方式,演繹歌曲也受到局限。吳國菲說,因為這平台,讓他更有自信站在臺上演繹自己。

后記:聽歌者說故事…

那一晚,我留下來觀看,為了拍照而必須走動。很多時候,我是站在廚房和廁所門外觀看,心是多么感動,甚至眼眶泛起淚光,全都是表演者在“煽情”,訴說著他們的故事。

我看到台下的人,有些也跟著表演者一起哭和哽咽,有些人的眼淚往肚裡流,有些人以掌聲來鼓勵表演者勇往直前。每個表演者說起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其實給觀眾帶來或多或少的啟發,至少那一晚,我似乎對一些事情,有了全新的認知和領悟。

“脫口唱”不是歌唱那么簡單,在唱歌的當兒,它更像是在鼓勵大家勇往直前,勉勵大家在人生道路上,要惜福和珍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