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我的藝術”版”圖
特約:子若
圖:連利元、受訪者提供
大馬版畫家盧伙生
盧伙生于1944年出生于彭亨州甘孟鄉村(Gambang),自幼生來一雙愛塗鴉的手;自懂事以來,他最常拿起廚房裡的碳枝在牆上亂塗亂畫,再不然就是拿根樹技在沙堆上作畫。
記得六歲那一年,有位護士到其家為大伯打針,當該名護士看了那些出現在牆上的塗鴉后,對他母親說:“他將會是個畫家啊!”此讚許從媽媽轉述給盧伙生聽后,“直到現在,我都沒能忘記這句話。”
當年缺乏正統藝術學校
在15歲的時候,自稱是“數學鬼才”的盧伙生,原本可以得到一筆獎學金,及早負笈台灣的大學深造,卻礙于媽媽不捨得他提前離家,以致他繼續留在甘孟,“幸好如此,否則我可能不會走上藝術這條路了。”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冥冥之中,老天爺自有安排。在那個科技未發達的年代,許多的資訊都必須靠口耳相傳。在結束中學生涯后,他之所以會到新加坡南洋美專(1963~1965)深造,全靠當時經常駕羅厘出入新加坡的哥哥,帶給他第一手資訊。
在整個中小學生涯,畫畫于他是無師自通下的一個愛好,對他來說,當畫家是不可思議的事,尤其當時國內並沒有正統的藝術學校。
“哥哥在新加坡從一位正在就讀于南洋美專的學生口中得知這家專業學校,于是給我通風報訊,結果,我瞞著父母報名,直至完成學業為止。”
盧伙生之所以被稱為多面的藝術家,那是因為他早年熱忱于油畫與水墨畫的創作,他人生中的首個個人畫展,就在文冬玻璃口新村舉行,據他所說,得到的熱烈反應,讓他信心滿滿地在藝術這條路上啟航。
一版多色技法 受用一生
盧伙生與版畫結緣是1966年那一年發生,背景為世界文化藝術重鎮─法國的巴黎。
“巴黎是每一個藝術家都嚮往的一個地方。”為了讓自己有“錢”力啟程,他花了好些時間去籌備到巴黎的經費,目標是巴黎國家高級藝術專科學院。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的驚喜,當他以為這所學院是唯一的圓夢地,他卻誤打誤撞拜了當代版畫家史丹利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yter,1901~1988)為師,這是盧伙生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事。
“當時,也沒有刻意要去學版畫,只是既然人在巴黎,就抱著一個宗旨要像海綿吸水般,不斷吸取新事物。”再加上,當時的大馬根本就無處可學版畫,他當然捉緊機會把這個一技之長帶回國。
他的海特老師絕非等閒之輩,海特是英國畫家、版印家,早于1927年就在巴黎的綠磨坊街成立了版畫工作室,1933年工作室搬遷到巴黎首戰街17,此后工作室便以“17版畫工作室”(Atelier 17)為其名。
當代人們提及現代版畫時,必定提到17版畫工作室,它是歐洲現代版畫發展的一個縮影和典型代表,哪怕是藝術巨匠畢加索(Picasso)、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胡安米羅(Joan Miro,1893年~1983年)等,都得到“版畫17工作室”研究印製凹凸版一版多色技法(Viscosity Intaglio)。
令盧伙生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在海特老師的工作室裡,你可以看到200多條的創作法,老師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新的靈感出現。”
創作,不脫東方精神
從海特老師身上,盧伙生學會且畢生用之不盡的是現代版畫的創作概念和技法,當中,海特最常使用的版畫技法“一版多色技法”是最讓人驚嘆的創作手法之一。
他口中所指的“一版多色技法”,即是利用各色油墨的濃稠度去印製作品的方法,從創作流程來說,此技法突破了三種顏色就需要三個套版的傳統做法;從創作手法,此作品色彩上帶有一些自動性技法的感覺,可以嚴謹、可以奔放,“效果常常讓人驚奇!”
盧伙生先是在海特的工作室上了兩年半的課程,隨后就返回大馬了,但歸國九個月后,他又再次回到了巴黎,回到了老地方“17版畫工作室”,“每個月都給學費,一來可以繼續跟在大師身邊,二來也可善用老師的工作室來進行版畫創作,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完善的版畫機。”
在巴黎學藝的日子裡,他曾經營餐館、漆畫工廠,也以創作各類繪畫維生。在當地藝術新舊思維的衝擊和濃郁氛圍的滋養下,他的版畫作品得到海特老師的讚賞,認為其版畫不但具有“東方精神”,色彩和構圖皆有創作想法。
戲與文化相影輝
什么是版畫?簡單來說,版畫即是把一個已經刻好圖像的媒材“表面”沾滿油墨/顏料,複製到另一個媒材的“表面”。版畫不同于繪畫直接用畫筆沾顏料,在畫紙或畫布上創作,而必須經過構圖、製版和印刷三個階段,才算是完成創作。
因此,版畫又稱為“間接藝術”,它讓藝術家借用銅版、凹版、凸版等不同的“版”,間接表現其內心與藝術結合的心象。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耕歲月,盧伙生總是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在大馬樹立了獨特的版畫藝術風格。去年20年,當他于2000年回到大馬后,他就致力于探索本土文化,創作出馬來西亞文化系列。
他親自走進馬來傳統甘榜進行田野式的觀察,對馬來文化和生活習慣有更具體的考究,當中他從皮影戲中延生出創新手法,在版面上創作出彩色人與物和其剪影相映輝,讓版面上產生移動的狀態。
他也與文化工作者合作,當中受到本地著名舞者拿督南利依布拉欣(Datuk Ramli Ibrahim)的邀請,以銅版版畫創作不同姿態的奧迪西(Odissi)印度舞。
為此,他多番前往南利的舞蹈學院,觀賞奧迪西舞者跳舞,並即場作速寫和錄影,隨后回到工作室進行創作。國家視覺藝術畫廊總監拉欣哈倫給了這個印度舞系列相當高的評價,認為誇張有力的線條和造型,強化人物姿態的優美,創作出了盧伙生的代表作之一。
海鷗,飛在不同色彩天空…
盧伙生歸國后,除了在版畫內容豐富化,多元化了,他同時也研發出有別與以往的創作手法,這裡特別要提及他把海特老師的“一版多式技法”創作概念運用在版畫的其中一類─孔版版畫裡。
顧名思義,孔版版畫是利用鏤空的原理,將顏料填在鏤空的地方,一般是用絹版或是絲版。他解釋,這個孔版一版多式技法考驗的一個版畫師的功力,由于他擅長水墨畫和油畫,于是結合了水墨畫大寫意的功力,以及油畫刀的用法,轉移到孔版上。
“我利用大大小小的匙羹盛起顏料,然后,再以大畫意的感覺和油畫的沾法,用細刀把顏料沾到版上並且刮出來以后,出來的效果特別的棒。”他指出,這種創新程式很自由,它可以用來表現人物、花鳥、景像,當然,這也需要長期的苦練和積累,只有傾其一生,才能達到登峰造極的效果。
在眾多創作中,其中《海鷗》系列便是最能表現這個手法的傑作,同一個“海鷗”系列卻能以不同顏色、感覺繼續創作。
為了讓版畫藝術在我國落地生根,盧伙生先后在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和中央藝術學院首開先河開辦版畫課程,為國家栽培出版畫藝術者。這位版畫前輩給后來者的勸勉是,在版畫的學藝路上,除了耐得創作的寂寞,由于版畫需要以手代勞,以力難以攪動版畫機滾筒,所以版畫者還得忍受創作過程的艱辛!
藝術之美,就是用心的眼睛去欣賞,若要一次過全面領略盧伙生版畫藝術風彩,大馬創價學會為他舉辦的《不倦的刻刀──盧伙生版畫藝術48回顧展》,展出近百幅他于1966年至2013年的原創版畫作品,當中包括木刻版畫、凹版版畫和他所研發的現代絲印版單版及凹凸版單版版畫作品。美麗的藝術需要美好的契機,等待你美麗的心靈去體會!
《不倦的刻刀──盧伙生版畫藝術48回顧展》
日期:6月7日至22日
時間:每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入場免費
地點:SGM綜合文化中心(243,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L)1樓創價展覽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