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清:學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戴美清:學問

芙蓉辦事處高級記者



最近筆者就讀華小五年級的姪女,請教一道數學習題:

P地區的居民人數與Q地區的居民人數相同。后來,P地區有9萬5000個居民移居到Q地區。現在Q地區的居民比P地區多了多少人?

這道數學題,考倒小學生、中學生,甚至是成人。答案肯定不是9萬5000個,而是19萬個,即9萬5000個的雙倍數。



關鍵在于,知道答案並不足夠,而是要展現答案是怎樣找出來的。這就是教育制度時下的要求,學生在求學中需要學習思考。

以往的小學基礎教育,主要著重是非題及選擇題,在對與錯的作答之間,小孩似乎不明白這問題的答案為何是對的,或答案錯在什么原因,只知道答案就是如此。

而選擇題有多個答案,只是看你如何選擇而已,除非知道正確答案,否則就得碰運氣,或以可能性的刪除法,找出幾率最高的答案,這種方式同樣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

教育制度與文化,會影響人的一生。是非觀重的人,如果眼中只有對與錯,中間沒有變通思考,便會走向極端。

選擇題對思維有所設限,答案就只在所提供的范疇內,無法引導孩子學習探索答案,激發思考能力。人生可貴的經歷不在于取得答案,而是在追求答案的過程中,體會了什么,認清了什么。

勇於挑戰真理

引導學生思考的教育模式,對學生思路的鍛煉有更大幫助,只有呈獻出如何尋找答案的方程式,才能展現對一道問題的理解有多少,解釋不到,便表示對問題的理解不足。

《遠見》雜誌“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的報導指出:猶太小孩放學回到家,猶太媽媽問的第一句話不是“你今天學到什么?”“考了幾分?”而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什么問題?”

以色列雖然是只擁有800萬人口的小國,但在多問多思考、勇于挑戰真理、用發明解決問題的大環境中,它近20年來竟然誕生了10名諾貝爾獎得主。這就是一個國家透過教育取得的卓越成就,一個值得讓人深思以及各國學習的教育典範。

所謂“學問”,就是學習如何問問題,你學會問問題了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