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相愛大馬人(第9篇) 志趣相投.同事變知交 4好友每週打羽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相親相愛大馬人(第9篇) 志趣相投.同事變知交 4好友每週打羽球

報導:鄭嘉倫
攝影:胡傳成
政治人物常高喊“一個馬來西亞”口號,實際上,不同種族與膚色的族群,要同聲同氣,稱兄道弟,絕非易事,但並非不可能。



生活在大馬這片國土,終究會接觸各族群朋友,異族友情的締結,讓國人在不同文化差異中,更懂得包容及尊重,也更顯難能可貴。

4個志趣相投,從同事變成好友的受訪者,在接受《中國報》訪問時異口同聲指出,朋友圈裡種族有異,不會為他們造成任何困擾,反而讓他們更融洽相處,成為知交。

這4人是華裔青年佘紹奉(29歲,服務經理)、劉俊華(23歲,服務顧問)、卡達山族青年道格拉斯(33歲,土地測量員)以及巫裔青年拉菲(41歲,服務顧問)。



佘紹奉指出,他與拉菲認識了5年,是4人當中認識最久的,從舊公司一起跳槽到現在的公司,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友誼。

常參加門戶開放

“我們有相同的愛好,每星期都會相約打羽球,我們也同樣為賽摩哆瘋狂,不會錯過任何摩哆賽事。

他指出,他們偶爾會聯合作弄同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同事們開了一個面子書的假帳號;帳號的名字、照片是他們的老闆,然后在同事的面子書留言嚇嚇其他同事,非常搞怪有趣。

他說,他也經常參加巫裔同事的門戶開放活動,像道格拉斯是基督徒,他也會隨他到教堂了解基督徒的文化。

讚雙黃蓮蓉月餅好吃

佘紹奉透露,他曾在中秋節介紹月餅給其余好友,他們對雙黃蓮蓉月餅口味讚不絕口,大家還不時互相分享食物,在好友介紹的美食中,他最喜歡Curry Lemak。

他指出,異族要成為朋友其實不難,除了共同的興趣,彼此互相尊重是不可或缺的,凡事不要含有歧視或批評,要有交流分享的心態。

劉俊華說,雖然他與其他好友只認識逾一年,但他非常珍惜彼此友誼,自認識他們后,其國語有進步是其次,主要是更懂得他們的文化。

他指出,以前他對馬來人文化非常模糊,自從認識異族好友后,有什么不懂的馬來文化,都可以直接問他們,他們也百無禁忌,非常樂意分享。

“他們若有不明白的華人文化,也會問我們,我會給他們解釋。”

互相認識對方家人

拉菲指出,人間最寶貴的除了親情,就是友情,異族友情更難能可貴,但是各族融洽的情景,要在現今社會重現並不容易。

“以前在我父母的年代,各族之間關係非常親密,不會有現在大馬的很少往來現象。”

“我們4人互相認識對方的家人,除了工作,晚上也會喝茶聊天,內容都是男生的話題。”

他說,他很喜歡吃炒伊麵、炒粿條,現在有華人廚師開的餐廳,但都是清真食品,一樣非常美味,他們三不五時就會約在那裡吃飯。

他說,他從不認為自己不能跟異族成為好朋友,因為多族在同一國土生活,互相交流是關鍵,他不懂的華人習俗,就會問好友們,沒有什麼好避忌的,最重要是要深入了解別族的文化差異。

他說,可能因為現在有華小、印小、國小,有的人因為這樣把種族分得很清楚,無形中造成大家漸行漸遠。

帶沙巴美食回西馬

道格拉斯指出,他們幾位好友趣味相投,都喜歡打羽毛球,久而久之就成了好朋友。

他說,他來自沙巴,每次由家鄉回西馬,都會帶來道地美食或是盛產的水果與好友分享,而好友也會向他介紹道地的美食,如撈生、芙蓉燒包,並讓他帶回家鄉分享,家人都說非常好吃。

“我知道華人農曆新年、開齋節、屠妖節的習俗,還有用柚子葉沖涼的習俗,我母親是華人,父親是卡達山人,能身為大馬人非常開心,任何種族的節日都能參與。”

他坦言,在沙巴,種族之間不會分得那麼明確,巫裔同胞會進入華人餐館,但是不會用餐,只點飲料,志在與華裔朋友聊天。

“種族之間就是需要互相尊重,包容大家不同的規矩,這樣才能締造和諧社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