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銓:《蚵女》的聯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李振銓:《蚵女》的聯想

最近重看李行于1964年執導的電影《蚵女》,勾起了不少聯想。



電影故事講述台灣西海岸漁村水寮鄉的種蚵村女──蚵女,把竹片插在淺灘上,讓潮水浸潤,長出千千萬萬的蚵(蠔)。

那是一個物資貧乏的年代,村民們收蚵時,將一簍簍的蚵裝在人力車上,前拉后推,還在人力車上楊起帆,借助風力將蚵運回家。

村裡建築合作社房屋,運載建築材料的是當年的三輪羅厘。男主角金水為了賺錢改善家人的生活,冒著颱風侵襲的危險,隨漁船出海。村民們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活,猶如電影中的對白所述的:“受過打擊的生命,將更堅強,更有生氣”。



電影的故事讓我聯想到,我們的祖先早年不就是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不惜離鄉背井,漂洋過海,來到這片土地,披荊斬棘,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嗎?

如今,生活改善了,物資不乏了,還有多少人記得祖先當年克勤克儉,期望家人一代過得比一代好的奮鬥精神呢?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擔心,新一代新加坡人對建國初期的艱辛過程及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缺乏瞭解,而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

李光耀並非杞人憂天,記得曾在1990年,讀過一本雜誌配合新加坡建國25週年紀念刊出的一篇報導。報導指出,新加坡獨立時,各界在置疑這個以華人居多,週圍是伊斯蘭勢力環繞的島國的生存能力。

在開國先賢努力下,新加坡今天生存下來了,而且是驕傲地生存下來了,先賢們不也是在物資貧乏的惡劣環境下,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嗎?

想到這裡,我想,我應該鼓勵年輕人也看看《蚵女》這部電影,讓他們瞭解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是怎樣走過來的。

甲州高級記者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