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東海岸頭條】 邊玩邊研究 逾30年經驗 製風箏我在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東海岸頭條】 邊玩邊研究 逾30年經驗 製風箏我在行

報導:周佩霞
(哥打峇魯26日訊)貴為吉蘭丹道地特產的風箏,如今已不限于鄉下人的玩意,絢麗的馬來傳統風箏,也漸受到市區華裔青睞。



在哥市就有一名默默無名的華裔製作風箏者,30多年製作逾千個風箏,累積的是豐富的製作經驗,及玩風箏的技巧。

菜販楊國清(53歲),從小對風箏有著濃厚的興趣,與馬來友族打成一片,童年充滿放風箏的美好回憶。

他從玩風箏那一刻開始,就慢慢地研究一個風箏,包括風箏製作及學習如何控制風箏。



製一個風箏需三四天

楊國清受訪時向《中國報》指出,玩風箏已不再是馬來同胞的玩意,走到海邊,到處可看到市民在海邊放風箏。

他說,放風箏不難,大多數人都會,但如何不被風箏“控制”,則是靠長年累月的經驗。

他可說是玩風箏的“老經驗”,尤其是傳統風箏,能把空中飛翔的風箏控制得很好。

他玩風箏已逾40年,20多歲就開始製作風箏,30年來共製作逾千個傳統風箏。

“製作風箏不是我的主業,我每天到巴剎擺檔賣菜后,下午空檔時就在家里慢慢製作風箏,從找竹干至完成一個風箏,需要3至4天。”

他製作的風箏,是以刺竹(buluh duri)作風箏骨架。由于刺竹有彈性及不易腐爛,是製作風箏最好的材料。

“但這類竹很難找到。我經常托馬來友人才可找到刺竹。刺竹製作的風箏,最長只可7呎高,如超過此尺吋,或會造成風箏折斷。”

他解釋,較大型的風箏,是以本筒竹(buluh betong)製成,可做出10及12呎長的風箏。此竹因浸過藥水,雖然較堅固,但久后較易長出竹蟲。

以塑料袋製風箏輕而易飛

楊國清指出,傳統風箏是以塑料袋為主要材料,因風箏輕而易飛。

說到如何控制風箏,他說,在測試風箏時,就會以風箏的平衡度而定,如果是風箏的頭看起來比尾部還重,就在風箏前端置些錫片;若是風箏的尾端較重,就在前端放些錫片。

他也指出,若想看看風箏在空中飛翔時,搖搖擺擺,可在風箏的下端貼些顏色紙,加重其重量。

放風箏需看懂風向

楊國清指出,玩風箏最重要是懂得看風向,同時也要了解,不同的場合,所放的風箏也不一樣。換言之,在海邊,有海邊的風箏;在草地,有草地的風箏。

他進一步解釋,多在海邊放的風箏,是屬于布質風箏,多是中國進口,以雨扇布而製成。這種風箏較傳統風箏易控制,如是風箏歪斜,僅需調整風箏線。

“這種風箏是目前最流行的,風箏骨架是以纖維制成,可摺合起來收藏及隨身帶,深受歡迎。”

他指出,這種風箏的價格從最便宜的10令吉至最貴的數百令吉,視品質而定。

他說,很多人到海邊買風箏,玩了數小時后因不懂得收藏,玩了兩三次,就丟在一邊。

“有者則是因不曉得看風勢而控制風箏,導致風箏跌下、掛在樹上等取不下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