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千古歷史 豐富藝術層次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千古歷史 豐富藝術層次

特約:林儀倩



工筆畫始于唐代,是中國國畫愛用的畫法。但由于其畫法繁雜,不像寫意畫般受到大眾歡迎。來自台灣,在馬居住了逾03年的劉恩齊卻對工筆畫情有獨鐘,更願意在這片少為人知的畫畫世界中努力,為大馬畫壇注入另一項選擇。

那麼到底什麼是工筆畫?她與工筆畫之間又有什麼樣的淵源呢?現在就讓她來告訴你吧!

中國畫按畫法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但在社會地位上,工筆畫卻一直被寫意畫壓製著。工畫筆的特色是按照事物的原來樣貌,一筆一筆畫得非常細緻,且力求形似,並以“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所以畫法工序繁複;寫意畫是一種概括、誇張的畫法,要求用簡單的筆墨畫出事物的神韻,不但能做到意趣生動,表現力也特別強,所以一直深受市場歡迎。

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從稚氣走向成熟,更在唐代盛行起來。其繪畫技法更是日臻成熟,所用的材料也大有改進。作畫前一般會先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不停地修改至滿意才定稿,然后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用筆勒,再隨類敷色,層層渲染,以得到理想中的藝術效果。



從傳統走向當代

明末以后,隨著西洋畫技巧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上有了更準確的筆法,同時也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在這一發展中,工筆畫融合了文學、畫法、哲學、詩興語言等新式的藝術語言,開拓了另一條新的生命,畫家們也把自己對事物的全新看法,融入了作品中,使工筆畫從傳統走向當代社會。

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從而形成這一畫體的獨特風格面貌,其特點歸納如下:以線造型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工筆畫對線的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一般用中鋒筆較多。以固有色為主,一般設色艷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

靜靜的學,靜靜的畫

要說工筆畫,就一定要談這位大馬少有的工筆畫家劉恩齊。要把她歸納為大馬所有似乎有點牽強,因為她在台北桃園出生長大,直到27歲才嫁來大馬,並誕下2名可愛孝順的女兒。她在大馬住了15年后,終于領得大馬公民證,也正式把自己喻為大馬人。

聊起與工筆畫的緣分,必須回溯至她在唸書時曾到台北故宮博物館賞畫的奇遇。故宮博物館裡收藏了許許多多名畫,但她卻偏偏被宋朝時期的畫作所吸引。雖然當年並不懂那些畫作就是工筆畫,但從小就被培養畫畫天分的她早已把那些畫作牢牢的記在心中。

起步慢,更用心

1996年,她到中國南京參加畫展時,竟然意外認識了中國的工筆畫大師喻繼高教授。看著喻教授的畫作,腦海中不期然浮現年少時在故宮裡看到的畫作,便不顧一切的拜師學藝,更獨自背起了背包到南京的江蘇省國畫院去深造。

劉恩齊到中國學畫,比任何一位學生都更用功。因為她明白自己起步比他人來得慢,沒有太多的時間揮霍,于是每天都把睡眠時間減到最低。回想當年的學習過程,總是靜靜的到老師家,看著老師靜靜的畫,誰都沒出聲,然后又靜靜的回去,但內心卻是無比的充實!

2年的時間裡,她主修花鳥。期間更不段的校外去向工筆畫名師求教,以便獲得局部性的指點。畢業后,她再報考南京藝術學院攻讀碩士課程,后來為了方便往返吉隆坡,一年后便轉到了廣州美術院繼續學業。2年后,終于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在2張證書中徘徊

一學就是5年,一張碩士證書,換來了一張離婚證書。是喜是悲,上天自有安排。

性格頑強獨立的劉恩齊,毅然扛下了照顧兩名女兒的責任。當上天關了一扇門,自會為她打開另一扇門。在朋友的協助下,她利用多年來留下的工筆畫作辦了一次畫展,更獲得許多親朋好友的支持認購,不但解決了她的經濟難題,更讓她找到了自己該走的路。

這一次畫展,更獲得認識多年的媒體人幫忙做報導,使“工筆畫家劉恩齊”這幾個字受到大馬人的注意。不但讓本地藝術家認識了工筆畫,更引來了許多人找她拜師學藝。她在位于八打靈再也的家開班授課,正式成為工筆畫老師。

她明白學習工筆畫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好的事,所以收生時更求質不求量,嚴格編訂按步就班的課程,且規定習畫得為期3年。所以常常讓前來拜師的學生失望,有的還得等上3年才有位子讓他們上課。

生活中取材 渠縫看花開!

教導也是學習的另一種方式,劉恩齊教畫之余,也不忘習畫。她在構圖和技巧上都講求創新,精益求精。花和鳥是她最善長的畫作對象,特別是屋外種植的花草、偶爾午后飛來歇腳的小鳥、在溝渠旁頑強生長的小野花、于裂縫中迸發出生命力的小草……

“我還記得于中國唸書時,每天從學校回家時都會看到一位老師蹲在路旁或溝渠旁。剛開始不以為意,因為畫家們常常都有些令人費夷所思的舉動。”

放大美的焦點

但終于有一天,劉恩齊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便和老師一起蹲下來,以同一視線去查看她到底在看什么。原來,老師正看著一朵在裂縫中迸出的小花。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位女老師和自己一樣是一位有家庭的人,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野外求生,就在生活中尋求題材。

因此,劉恩齊在住家的周圍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花朵植物,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到園內澆水剪草。閑來沒課,拿著素描薄或是相機到園內,把花朵的生長過程一一記錄下來。這些平時的觀察,便是她的作畫題材。

聊起運用生活中的觀察,為畫紙添色彩時,劉恩齊老師總是會滔滔不絕的把她對工筆畫的一切知識搬出來,從如何把實物的動態原原本本的畫在紙上,把最美的焦點放大,刪掉不重要的枝節,如何去掌握構圖的技巧等等……她說來頭頭是道,我聽來卻覺得難以理解。

宣揚工筆畫精神

工筆畫歷史過千年,當中的學問又怎會是我這外行人聽了便懂的事呢?劉恩齊老師表示,她目前的責任就是在大馬宣揚工筆畫的精神,所以除了在家授課,也會到巴生慧德書院去教書。同時,也在面子書中,用心的記錄下對工筆畫的心得,務求讓更多人瞭解工筆畫。

如果你也想更瞭解工筆畫的深意,不妨親自去當劉恩齊老師的學生,親身體驗和學習工筆畫帶來的樂趣。同時,從中瞭解老師對于工筆畫的用心及執念吧!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