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西方經典VS東方古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西方經典VS東方古典

報導:劉純瑤
圖:張智玟、受訪者提供



《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是俄羅斯偉大作曲家、“旋律之王”柴可夫斯基最為人熟悉的芭蕾舞曲。

當這些經典樂曲卸去了華麗的管弦樂,而是以南洋傳統的樂器──甘美蘭演奏,會帶來什麼樣的聽覺之旅?

“手集團”藝術總監吳聖雄



此次演出將突出甘美蘭充滿金屬清脆和顫抖閃爍的音色,展現與眾不同的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

手集團于今年8月15日起所帶來的《聲旅˙樂暈》以西方經典VS東方古典,誓要化“經典”為“驚點”!

已故美國爵士樂大師艾靈頓公爵,是唯一一位改編過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的音樂人,以獨特的方式演繹《胡桃鉗》芭蕾組曲(The Nutcracker Suite)。這罕見且精彩的嘗試激發了《手集團》的靈感,決定開啟此次的音樂實驗旅程。

自編自寫考功夫

《手集團》藝術總監吳聖熊表示:“我們從1997年開始就接觸到很多道地的演藝團體,並一起合作演奏,當時便覺得這些敲擊樂器很有趣,如果能加進我們的樂團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由于打鼓的變化不多,如果能把有音階的敲擊樂器帶進來,那么我們的整個創作將會很不一樣。”于是《手集團》便在2007年成立了甘美蘭組,並砸下7萬令吉購入一套甘美蘭樂器。

“就在一年多前,我們的音樂總監囌姍希望能來一次突破,也就是將西洋樂融合進甘美蘭。”

對于選用三個聞名的芭蕾舞劇來重編,在如何用適當的樂器放進甘美蘭中是一份艱鉅的任務也十分考功夫,而對于沒有音樂背景的《手集團》團員來說,除了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嘗試外,更是一個十分珍貴的體驗。“團員們從鼓手變成表演者,現在又再將他們變成音樂家……因為每一首曲子他們都要自己編自己寫,要知道他們並沒有西洋樂的背景,”吳聖熊解釋道。

西洋樂手參與演出

《聲旅˙樂暈》的曲目編排及呈現,以東南亞樂器為主,西洋樂器為輔。樂曲之改編,由《手集團》甘美蘭組主導,並特邀從倫敦遠道而來的世界知名敲擊樂手Paul Philbert為音樂顧問。擔任嘉賓演出的西洋樂手包括:吹奏巴鬆管(Bassoon) 和單簧管(Clarinet) 的張俊開、演奏馬林巴琴(Marimba) 的Tan Su Yin、大提琴手Florian Antier以及小提琴手Lim Jae Sern。

“並不是整組的西洋樂器一起演奏,而是在每一首曲中加入一、兩種西洋樂器,在9首演奏曲中,每種西洋樂器大約各佔兩首,我們之所以加入西洋樂器一起演奏,是因為要讓聽眾知道這首曲原來的味道是這樣的。”

書法影像隨音樂揮舞

“手集團”的演出,一向不局限于音樂,熱愛探索各種劇場元素,打造獨樹一幟的舞台美學。這次演出也不例外,為了達到視覺、聽覺、設計多元媒介的整合效果,《手集團》力邀來自各領域的傑出人士同台演出,包括時尚服裝設計師Joe Chia、新晉影像工作者Okui Lala及資深書法家曾木華。

追求精神內涵與人文修養的書法家曾木華,是馬來西亞書藝協會評審,“這次與書法家合作,是希望書法家在聽甘美蘭音樂的時候,會創作出別樹一幟的作品,書法老師在現場另一個房間揮毫,至于要寫多久,寫些什么都由老師自己決定,我們會用投影機于現場播放出來。”

感應溫度 轉為畫面

作品于國際參展,關懷人文、探討實驗性藝術、集體回憶元素的影像工作者Okui Lala以及Fihir,將會在這次的演奏會中,呈現出豐富的影像,將音樂和影像視覺完全融合起來。

“其中一個特別的視覺效果,就是用一台機器去感應人的溫度,然后人在移動時的動作和形態就會出現在畫面上。”至于服裝方面,吳聖熊表示,“雖然一般上打甘美蘭的服飾都是很宮廷、有峇迪的Print,但這次合作的服裝設計師Joe Chia,卻希望將服裝完全轉過來,變成很當代的東西。”

三位都是個別領域中的代表人物,在受《手集團》邀請之時,雖感訝異,卻又雀躍。畢竟將自己的專長在劇場內呈現,是如此別開生面。三位看似毫無關係的藝術家,如何與甘美蘭式的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結合?是浪漫?是驚嘆?還是震撼?《聲旅˙樂暈》,絕對值得一探!

這次的《聲旅˙樂暈》獲得國家文化藝術部(JKKN)的全力支持,同時獲得森納美基金會(YSD)的大力贊助!兩大單位的加持,合力推動這一場令人期待的演出!

《聲旅˙樂暈》演出

日期: Aug 15~16,22~23(星期五、六)8:30pm

Aug 16~17,23~24 (星期六、日)3:00pm

地點: Pentas 2, KLPAC

票價:RM 88/ RM 128

咨詞:03-6141 4480/012-779 8009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