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記‧高雄我的第二個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留學記‧高雄我的第二個家

特約:葉福炎
留學地:臺灣



我一直相信:閱讀是改變一個人、一座城市,甚至是國家的驅動力。它能讓我們在行文之間,達到溝通效果。大家的討論、辯論——這種思辨過程,能讓市民對自己(的國家)有更深的體會……

你對一座都市的想像是什么?

鋼骨叢林,街上人來人往,陽光經常分佈不均,倒向一邊。樹與樹整齊地林立,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這是我過去對都市的想像。感覺好像少了點什么。來點爵士樂,會不會比較隨性帶勁?或者,大家一起朗讀文學,又會是怎樣一種情況?

窩在宿舍太久了,剛巧碰上全校停電,進行維護工程,迫使我不得不走出宿舍。適逢這空檔,我想起華文朗讀節這個活動。這是第一次台北與高雄兩個藝術特區,連續五天,同步進行的華文朗讀嘉年華。我是尾隨著高雄建設漸進完善而緩緩到來,過去人們所說的文化沙漠,早已不復存在。



小孩搶著回答問題

我先是步行到B6館展區,入門即有一位服務員遞上活動手冊,並且耐心地解說。中央舞台是活動的進行地點,周邊還有不少出版社的書展,令人心動不已。台灣出版社百花齊放,像我這樣以中文作為閱讀媒介的讀者,絕對會愛上這塊土地上的出版社。甚至,有時候在挑書時,都會注意是什么出版社出版的。拿起書翻閱,觀看設計、排版,還有紙的質感。一本書,不僅內容要能吸引人,細節也會影響讀者對書籍與出版社的評價。

踏入會場時,故事屋創辦人張大光正在舞台上進行朗讀沙龍活動。他朗讀了兩個故事《是誰在搗蛋》、《天空小姐的眼淚》。他講故事的技巧相當精彩,底下一群小孩與大人的反應,則成反比。小孩急著回應拋出的疑問:“所以剩下幾個?”“所以他去哪了?”大人卻異常冷靜。或許,他們不得不裝大人。小孩與講者的互動,仿佛看見希望的光芒。

小型出版社難經營

這座城市增添了市民的朗讀聲,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我一直相信:閱讀是改變一個人、一座城市,甚至是國家的驅動力。它能讓我們在行文之間,達到溝通效果。大家的討論、辯論——這種思辨過程,能讓市民對自己(的國家)有更深的體會。

午餐結束,我繼續參與肆一在B9小劇場的朗讀。我並不認識這位作家,僅曉得他是一位暢銷作家,剛好這場演講無需付費,便抱著好奇心去聆聽。對肆一的不了解,讓我專注于他講述自己到西方國家旅行的故事。劇場氛圍寧靜,耳邊纏繞著作家的朗讀聲。繁忙的日常,我們有多少機會享受這一刻呢?

擺脫不了出版社75折的誘惑,最后還是抱著一疊書回家。

這次的書展,最讓我眼前為之一亮的是獨立出版專區。逗點、一人、南方家園這幾家小型出版社。它們所賺取的盈利已不多,再靠打折進行清倉,即使不賠本,市場反應也近乎讓出版的鬥志給磨光。我是既得利益者,也是毀壞這個市場的投機分子。

作者、出版商、讀者是相互聯繫的組合。然而,我想像中的城市,需要這樣的組合。高雄——我的第二個家,它開啟了我認識一座城市的第一步。

留學記征文

身在異國他鄉的你,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是否願意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呢?稿件內容可記述自己經歷難忘的事,或身邊所見所聞。歡迎電郵副刊《留學記》[email protected],並附上中英文姓名、身分証號碼、聯絡電話、通訊地址及異國生活照最少四張。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