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会员专区

新闻视野

会员文

迷迷之音

请柬

文 文 文

◤会员文:迷迷之音.第四篇◢ 凡请过必留下请柬 夫妇卅余年 赴宴500场

报导.摄影:蓝胜忠

森州马口有一名收集迷,对结婚情有独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至今,保存下来的,经过点算有356张。
 
如果加上已遗失和没有留存的,估计超过500张,如果平均一张的席金是70令吉,那累积下来的喜酒钱至少耗了近4万令吉。


来自马口茉莉花园的杨梅芳(65岁)指出,她收集结婚主要是喜欢其设计构思和文字上的应用,其次是留下亲友们结婚的大喜之日纪录。

马口杨梅芳收集了大批的婚柬,至今手头上收集了356张,如果加上90年代因一场风灾和搬家遗失和被雨淋坏的婚柬,总数超过500张,旁为其外孙女冯善恩也被大量的婚柬吸引。
马口杨梅芳收集了大批的婚柬,至今手头上收集了356张,如果加上90年代因一场风灾和搬家遗失和被雨淋坏的婚柬,总数超过500张,旁为其外孙女冯善恩也被大量的婚柬吸引。
这批为数356张婚柬,承载着356对新人的结婚盟约。
这批为数356张婚柬,承载着356对新人的结婚盟约。

她说,目前保留下来的婚柬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收存,之前因为搬家及遭遇一次风灾,屋子被大风破坏及被雨淋坏而忍痛丢弃。

她坦言,之所以有这许多婚柬,是因为丈夫是媒体人,交游广阔,政经文教界的朋友很多,从80年代开始,丈夫便陆续接到婚柬,高峰期是90年代,最经典的一次是一个月收到21张婚柬。


“那个年代,丈夫与马口社会各阶层人士很熟络,因此收到的婚柬特别多,每当结婚旺月,婚柬便如雪片般飞来接到手软,一天两三单是平常事,最火红的一个月共收到21张,达高峰时,除了两夫妇分头赴宴,也常把无法出席而同时举行的一场酒宴交代朋友代赴。”

她说,当时很多婚柬是请夫妇的,一天有两单时,若找不到人代表赴宴,只好预先向主家道明原委,并付上红包,希望多多包涵。

她说,那个年代,丈夫很少在家用饭,因为除了婚宴多,他还常常要出席政党的党庆、社团的周年纪念、宣誓就职晚宴、乡团的春秋两祭宴会、学校的教师节,政经文教界的记者招待会,还有应酬朋友的宴席,因此90年代的婚柬特别多,可惜这些在1995年的一场风灾被雨水淋坏。

这个请柬格式出位,仿如古代皇帝的摺奏,有创意有趣味。
这个请柬格式出位,仿如古代皇帝的摺奏,有创意有趣味。
杨梅芳收集的婚柬,有部分的设计构思出众,有收藏的价值。
杨梅芳收集的婚柬,有部分的设计构思出众,有收藏的价值。
在杨梅芳眼中,婚柬也是华人传统习俗的文化之一。
在杨梅芳眼中,婚柬也是华人传统习俗的文化之一。

“之后接到的婚柬,很多也因搬家而告遗失,直到2000年后收集到的才比较完整。”

杨梅芳认为,婚柬是表示一对新人在人生旅途中进入一个新里程碑的标志,而保留他们的,除了表示重视新人的大喜之日,也是一种情谊的留念,并留下新人的结婚纪念日子。

她说,婚柬其实是一份神圣的信物,也是华人的传统习俗文化之一,因此有些人特别设计的格式,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件艺术品,有收藏的价值。

她坦言,有时当她重看多年前的旧时,很自然的会回忆起当年的喜宴场景,并想知道这对新人的生活近况如何。

她说,近年已减少了很多喜酒的,原因是丈夫已退下职场,最近两年多来在疫情之下,已没收过婚柬,不过却因此而使生活的节奏正常化,不再把鱼翅和冷盘的宴席当正餐。

相关新闻>>◤会员文:迷迷之音.第一篇◢ 爱吃薯片更爱收藏罐子 陈文松当乐Pringles兄

相关新闻>>◤会员文:迷迷之音‧第二篇◢ 像人似兽如植物 河水中的艺术品 漂流木 激发想像力

相关新闻>>◤会员文:迷迷之音.第三篇◢ 装载郑己胜 满满回忆 小小火柴盒 温暖人生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会员专区

新闻视野

会员文

迷迷之音

请柬

相关文章

甄子曰专栏:老黃和黃嫂要乖乖|会员文

会员文|洪伟翔:政府全面监管时代来临

会员文|林恩霆:法米非称职发言人

会员文:我的老板是我爸(第13篇)|父子犹如兄弟 一起摆摊 不介意没工资

会员文|刘永山:老师也要出去一下

会员文|叶添鸿:富贵研学团另有黄金屋

mywheels